一、在变局中锚定新方位
(一)胸怀全局
(二)聚焦主业
(三)危中寻机
二、在传承中激发新动能
(一)点燃引擎
(二)强筋健骨
(三)提升效能
(四)激发活力
三、在人才中厚植新优势
(一)筑巢引凤
(二)砺剑铸盾
(三)凝心铸魂
(四)淬炼本色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十五五”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分批次听取了基层业务骨干、青年干部与名校优生以及三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集团“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大家立足岗位,畅所欲言,既深入复盘了“十四五”的发展成效,也精准查摆了短板不足,更围绕各领域的战略性储备、核心优势锻造,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内容覆盖产业转型升级、管理效能提升、人才梯队建设、数智深度融合等关键方向,展现了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很强的专业精神。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为我们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集团党委,向各位参会代表和所有为此次座谈会付出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集团在巩固“十四五”成果基础上,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好“十五五”规划,事关集团长远发展,事关每一位员工的福祉,事关我们能否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使命。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集团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在变局中锚定新方位
“十四五”以来,集团上下同心协力,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这是我们谋划“十五五”的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加速演变。这就好比航行,过去可能是在相对熟悉的水域,风平浪静;现在则进入了开阔海域,既有新的航道机遇,也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浪。因此,谋划“十五五”,首要的就是看清大势、把握大局,因势利导,调整优化我们的发展布局,确保集团这艘航船方向正确、行稳致远。
(一)胸怀全局,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要求。谋划“十五五”,必须将集团发展置于国家战略的宏大背景中考量。党的二十大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清晰描绘,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总目标。集团的“十五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合理确定我们的目标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比如,在国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领域,我们有没有可能发力?在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上,我们能否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要对标对表,深入分析论证,确保我们的规划与国家整体目标保持取向一致性,又能体现集团特色和优势。决不能闭门造车,要确保集团的发展步伐与国家的战略节奏同频共振。
(二)聚焦主业,在优化经济布局中塑造新优势。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最根本的还是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对于我们集团而言,就是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这就好比下棋,要有战略眼光,懂得取舍,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最有价值的领域。要深入研究哪些是我们的核心优势,需要进一步巩固和锻造;哪些是短板弱项,需要加快补齐;哪些是未来发展的新赛道,需要前瞻布局。要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特别是要结合集团实际,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业务,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优化布局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做精做深、做强做优,实现内涵式增长。
(三)危中寻机,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筑牢底线。发展和发展伴生的风险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前,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债务风险、合规风险等。要特别关注外部技术限制、贸易壁垒等可能对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提前谋划应对之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的环境是企业行稳致远的保障。在“十五五”规划中,要把风险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出现颠覆性问题。
二、在传承中激发新动能
“守正”是根基,是坚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核心方向;“创新”是源泉,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场的必然选择。科学谋划“十五五”,是对“十四五”规划科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既要立足实际,更要着眼长远。我们不能抛弃过去的宝贵经验另起炉灶,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让创新成为驱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一)点燃引擎,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抓手。“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对于我们企业而言,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到提升产品竞争力、改进工艺流程、优化管理模式上。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不仅要关注应用技术的开发,也要在可能的方向上,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抓紧攻关。比如,我们可以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可以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研发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创新的源泉在集团内部充分涌流。
(二)强筋健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其所在的产业生态和内部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上。要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对于我们的传统优势业务,不能视为“夕阳产业”,而要通过技术改造、模式创新,让其焕发新的生机,好比老树发新枝。对于有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要积极稳妥地进入,培育新的增长极。而对于代表未来方向的未来产业,则要保持敏锐,适时进行前瞻性布局。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加强与上下游优秀企业的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