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自2024年(C)月1日生效
1.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
3.被处分人对复核决定仍不服的
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中规定的最长处分期间为()D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
6.对涉嫌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7.任免机关、单位应当自本条第一款第五项决定作出之日起(A)个月以内
8.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
9.被处分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复核申请期限的
10.被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
11.国有企业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
12.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有关决策部署
13.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
14.超提工资总额或者超发工资
15.对涉嫌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16.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
17.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
18.任免机关、单位对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处分的
19.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属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
20.为了规范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
2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C)对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处分
2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3.根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规定
二、多选题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
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处分期内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
6.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
7.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8.有哪些情形之一的
9.参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哪些情形之一的
10.《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中处分的期间?(ABCD)
1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中所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包括哪些?(ABC)
1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处分期内
13.有哪些情形之一的
1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有两个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三、判断题
1.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
2.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决定书至少需载明不服处分决定
3.任免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回避
4.任免机关、单位发现参与处分工作的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
7.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
8.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涉嫌违法
9.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
10.调查中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
11.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
12.处分的种类为:警告
1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
1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16.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
17.已经退休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
18.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散布有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论
19.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
20.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未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
2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反规定
2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泄露企业内幕信息或者商业秘密
23.对涉嫌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24.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处分的依据
25.不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加重处分
26.任免机关、单位发现本机关、本单位或者下级机关、单位作出的处分决定确有错误的
27.监察机关发现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
28.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利用举报等方式歪曲捏造事实
四、填空题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中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题库
一、单选题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自2024年( C )月1日生效
A.7 B.8 C.9 D.10
1.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个月内,向作出处分决定的任免机关、单位(以下称原处分决定单位)申请复核。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后( )个月以内作出复核决定。( A )。
A.1 1 B.2 1 C.1 2 D.2 2
3.被处分人对复核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 )个月内按照管理权限向上一级机关、单位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单位(以下称申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个月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个月。( A )。
A.1 2 1 B.2 1 1 C.1 1 2 D.2 2 2
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中规定的最长处分期间为( )D
A.6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D.48 个月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违反规定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民间借贷,情节严重的,予以( )D
A.警告 B.记过 C.降级 D.开除
6.对涉嫌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应当由( B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A.1 B.2 C.3 D.4
7.任免机关、单位应当自本条第一款第五项决定作出之日起( A )个月以内,将处分免予处分、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调查人及其所在单位。
A.1 B.2 C.3 D.4
8.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应当自立案之日起( )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经任免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个月。D
A.1 1 B.2 2 C.3 3 D.6 6
9.被处分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复核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 B )个工作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原处分决定单位决定。
A.5 B.10 C.15 D.30
10.被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A )内,向作出处分决定的任免机关、单位申请复核。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11.国有企业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 D )中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处分。
A.间接责任人员 B.主要领导责任者 C.重要领导责任者 D.直接责任人员
12.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有关决策部署,情节较重的给予(C )处分。
A.开除党籍 B.记过或者记大过 C.降级或者撤职 D.警告
13.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 C )。
A.降级 B.降职 C.开除 D.撤职
14.超提工资总额或者超发工资,或者在工资总额之外以津贴、补贴、奖金等其他形式设定和发放工资性收入,情节严重的,予以( C )。
A.开除党籍 B.记过或者记大过 C.降级或者撤职 D.警告
15.对涉嫌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应当由( B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按照相关程序办理。
A.1 B.2 C.3 D.5
16.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经任免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C )。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二个月
17.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处分的依据。不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 ( C )处分。
A.从重或者加重 B.从重 C.加重 D.以上都不是
18.任免机关、单位对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处分的,应当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通报。
A.本级党委 B.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C.上级党委 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9.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属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可( D )处分。
A.从重 B.从轻 C.减轻 D.从轻或减轻
20.为了规范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根据( A )等法律,制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B.《宪法》
C.《党章》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C )对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处分。
A.监察机关
B.审计机关
C.任免机关、单位
D.纪检监察机关
2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C )原则,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A.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B.依法依规、科学决策、公正择优、激励约束
C.党管干部
D.从严治企、从优待遇、从实分配
23.根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规定,任免机关、单位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 A )。
A.教育、管理、监督
B.惩戒、培训、考核
C.任用、评价、奖惩
D.资格审查、监督检查、监察监督
二、多选题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处分的违法行为,可以对其进行( ABCD )。
A.谈话提醒 B.批评教育 C.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D.免予或者不予处分
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BC )
A.职务 B.岗位等级 C.职称 D.学历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BC )
A.散布有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论。
B.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有关决策部署。
C.在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援助、对外交流等工作中损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D.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的决定。
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ABCD )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挪用本企业以及关联企业的财物、客户资产等。
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C.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规定在企业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以及工程建设、资产处置、出版发行、招标投标等活动中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D.违反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ABCD )
A.超提工资总额或者超发工资,或者在工资总额之外以津贴、补贴、奖金等其他形式设定和发放工资性收入。
B.未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或者未按规定履行工资总额备案或者核准程序。
C.违反规定,自定薪酬、奖励、津贴、补贴和其他福利性货币收入。
D.在培训活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业务招待、差旅费用等方面超过规定的标准范围。
6.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侵犯服务对象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被监管机构查实并提出处分建议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情节较重的,予以( ABC )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7.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处分( ABCD )
A.在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处分
B.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
C.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
D.包庇同案人员
8.有哪些情形之一的,原处分决定单位、申诉机关应当变更原处分决定,或者由申诉机关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予以变更?(ABC)
A.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
B.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
C.处分不当。
D.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处分决定。
9.参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