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主要工作成效
1.提高政治站位
2.提升粮食产能
3.积极鼓励引导
4.加快基地建设
5.注重高质高效
6.强化资源保护
7.调整农业结构
8.强化乡村建设
9.突出污染防治
10.完善运行机制
11.明确工作目标
12.坚持党建引领
二、存在的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3.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4.受乡镇机构改革影响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生产
2.加快发展农产品种植规模
3.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4.加快发展农业订单生产
5.推动农业产业园发展建设
6.加大招商引资
7.抓好农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遴选
8.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9.进一步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10.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11.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履职尽责,担当实干,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荣获全省2021年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县。
一、2022年主要工作成效
1.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稳粮政策,切实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6.65万亩,粮食总产15.97万吨,其中稻谷种植面积30.70万亩,产量13.91万吨:早稻播种面积7.16万亩,总产2.91万吨,中稻种植面积15.81万亩,产量7.51万吨:晚稻播种面积7.74万亩地,总产3.49万吨,大豆种植面积1.08万亩,产量0.21万吨:油类播种面积1.57万亩,总产0.21万吨。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支持以“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村民提供集“耕、种、管、收、加、贮、销”一条龙的“保姆式”全托管服务。2022年有25个具有一定社会化服务经验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协议,其中有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7个专业服务型企业,完成农业生产水稻托管面积3.26万亩,服务小农户0.32万户,我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种粮大户突破1000户,大户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实现了农业降本增收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2.提升粮食产能,切实抓好水稻制种产业。种子是农业的“芯片”,XX县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级制种大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种业优势,通过发挥地域资源禀赋,构建产业提升、服务指导、政策支持“三大体系”,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有效推进制种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为保护种子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XX县水稻制种面积达6万亩以上,其中春制1.6万亩,夏制4.1万亩,常规繁种0.4万亩。杂交稻种产量达1050万公斤,常规稻种160万公斤。有1500余农户长期从事制种产业,100亩以上的制种大户有120户,50亩以上的制种大户有345户;1000亩以上水稻制种连片基地村17个;500亩以上连片基地村26个。种植规模和产量连续近20年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接续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3.积极鼓励引导,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动特色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争取到专项债资金1.5亿元,利用专项债资金,按照打造棠阴镇小河村田园综合体发展思路,以棠阴镇小河村为中心,集中连片建设1700亩高标准连栋大棚,建立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在全县其他乡镇建设1500亩设施蔬菜基地。目前,棠阴镇小河村已建集中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600亩,已种植辣椒600亩。全县共新增设施蔬菜基地面积3209亩。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龙头引领发展产业。大力引入“平台公司领投、种植大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由城投公司与种植大户合作入股成立蔬菜公司,采取“蔬菜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建立由企业租赁大棚、出资(农药、化肥、种苗、田租等费用),农户出工,收获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平分的合作生产模式,引领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公司有效益、集体有利润、农户有收入的三方互利多赢局面。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14万亩,产量达19.16万吨,产值达86300万元(其中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量达0.17万吨,产值达32000万元)。全县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8家、蔬菜公司7家,蔬菜种植家庭农场4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18家、公司3家。吸引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建立了江西易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港镇店下村建立了100余亩林下仿生红托竹荪种植示范基地,着力推广推动林下仿生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提升XX竹荪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XX县国家竹荪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在2020年批准为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过3年实施,2022年11月已通过验收。
4.加快基地建设,巩固发展水果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猕猴桃小镇和樱乐园基地建设,打造我县水果“新招牌”,优化水果品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建水果基地2000来亩,改造提升标准水果基地3500亩,引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面积4000余亩,主要有猕猴桃、车厘子、火龙果、葡萄、红心柚、杨梅、草莓等。
5.注重高质高效,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管理。2022年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度)已全部竣工,计划面积为3万亩,实际完成面积3.045万亩,完成高效节水面积3167亩,顺利通过市级全面验收和省级绩效考评。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计划为40000亩,已完成勘探、设计及施工的招投标工作任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时完成,不误农时。提高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力度,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2022年全县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4万元,各类农机具共484台(套),受益农户451户。
6.强化资源保护,促进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按照“稳生猪,强牛羊,兴家禽”战略思想,优化我县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打击违规调运行为,压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免疫生猪12.6万头、牛2.25万头、羊1.2万头、家禽73.5万羽,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均达100%。当前全县生猪年存栏7.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61万头;出栏12.1万头。牛存栏1.3万头,出栏0.63万头;羊存栏0.81万头,年出 栏0.83万头;禽类存栏105.87万,年出笼125.33万羽。加强水产技术推广、棘胸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天然水域禁捕等工作。全县现有养殖面积18152亩,水产品总量9991吨,特种水产品产量4535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6800万元。主要经济类鱼类有草、鲢、鳙、鲤,约占总产量的80%,平均养殖亩产346公斤,亩收入约3800元。在棘胸蛙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港、黄陂、东陂、神岗、新丰)开展棘胸蛙苗种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25克以上的棘胸蛙苗种4万只,保护了我县生物的多样性。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2”和“全县联合打击电捕鱼等非法捕捞百日攻坚行动”等专项行动,强化渔政执法日常巡查监管,安排执法人员循环排班,开展日夜间巡查、节假日接力巡查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做到全天候、全覆盖渔政河道巡查。今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78人次,执法车辆296辆次,执法船艇78余艘次,水上巡查936余公里,收缴渔获物13.6千克,缴获地笼61副,渔网102副,竹排2艘,木船1艘,收缴违规钓具60余支,劝离违规垂钓人员160余人次,放生违规垂钓渔获物5.6公斤。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6起,处罚人员9人,行政罚款0.776万元。
7.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龙头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龙头企业运行态势良好。全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据统计年销售收入预计7.63亿元,与2021年同季相比增长9.5%,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88亿元、(去年4.92亿元)同比增长19%。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有规模以上农业加工企业11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6家,加工企业营业收入预计4.8亿元,同比增加21%,其中,精深加工企业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增加19%。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谋划“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我县棠阴镇民主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一村一品”(红薯粉丝)示范村镇。
8.强化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冬春季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危旧房、猪牛栏及临时违章建筑拆清158733平方米,整治脏乱处23125平方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23吨、农业生产废弃物311余吨、村内水塘728口、村内沟渠1045千米,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445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700余条,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新农村建设2022年共安排建设村点67个,投入资金1670万元,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整治提升自然村庄59个。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扩面升级和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持续巩固东陂镇、棠阴镇2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成果,2022年圳口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棠阴镇河里村陈家组等8个美丽村庄、1500个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基本完成。积极探索推进“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等行动,组织申报了小红楼休闲农庄、南源乡夺中村、南源乡黄家地三个星级民宿。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新改建户厕750户,问题厕所整改450户。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1.27亿元的XX县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项目有31个村点开工建设,其中15个村点管网建设完成,11个村点安装了终端污水处理设备,10个村点完成通电试运行。科学做好村庄长效管护工作,落实了“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资金695万元,做到139个行政村全覆盖。推进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目前基本建成,预计12月中旬接入省市平台。
9.突出污染防治,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目标,加大农产品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对接,强化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索证索票,明确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质量安全合格凭证的其中一种,倒逼生产主体自觉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目前我县共开具合格证12988个。我县绿色有机产品共计31个,其中绿色食品共18个,今年净增16个,有机产品13个,今年净增5个。现有两家绿色有机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分别是XX县军峰山茶业有限公司、XX县女人花花卉种植家庭农场。同时,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全县共治理面积8076.34亩,其中安全利用面积7616.34亩,优先保护区460亩。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综合利用率达96.24%。深入推进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稻油轮作、秸秆还田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