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区2022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VIP免费

提纲:

一、坚持疫情防控和统筹发展两手抓

  (一)疫情应急处置稳妥高效

  (二)疫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三)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建立

  (四)医疗卫生工作亮点纷呈

二、坚持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两手抓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二)卫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医学学科发展统筹推进

  (四)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开展

  (五)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提升

  (六)中医药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七)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八)人才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三、坚持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两手抓

  (一)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二)社康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强化

  (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持续健全

  (五)妇幼健康工作稳步推进

  (六)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七)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深入推进

  (八)计划生育转型发展持续推动

四、坚持优化服务和强化监管两手抓

  (一)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持续优化

  (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三)医疗卫生综合监管体系持续完善

  (四)职业健康监管服务模式探索创新

  (五)采供血和红十字会工作扎实推进

  (六)行业的平安稳定得到有力保障

五、坚持加强党建和作风提升两手抓

  (一)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二)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力

  (三)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XX2022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指导下,全区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能力作风提升年”的工作部署,聚焦卫生健康主责主业、围绕医疗卫生主题主线,在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奋力擘画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坚持疫情防控和统筹发展两手抓,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疫情应急处置稳妥高效。坚持以快速响应、快速流调、及时管控、精准防控为原则,全力以赴做好疫情处置工作,2022年以来累计处理了辖区本地疫情、国内外输入病例、阳性物品事件等逾千起。组织建立了疫情处置多项新机制,联合区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全力开展流调溯源、风险评估、密接者协查转运、外环境采样、重点场所消杀等疫情处置工作,建立的“多混一”新冠初筛阳性事件应急采样机制、“1314”严防疫情外溢模式和牵头制定的区域核酸筛查方案获在全市推广。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区加强紧缺药品使用管理和做好医疗救治的两项做法获全市学习推广。

(二)疫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建立健全重点区域分级分层采样机制,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服务圈”,在全市首创核酸检测哨点监测模式。创新实施样本内外循环式转运和分级分类阶梯式上机模式,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区内自主储备日核酸检测通量达25.7万管。建立600余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采用授课培训、桌面推演、实战锻炼等模式开展“区级公卫机构+街道公卫机构+医院社康中心”三级公卫队伍培训。加快新冠疫苗接种,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69.54万余剂次、完成全程接种392.16万人。强化新冠感染患者医疗救治,在全区设置发热门诊(诊室)468个,区属公立医院设置重症床位318张,紧急改造完成2000张床位的水径方舱医院建设。737个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对1.48万重点人群开展一对一健康随访与医疗救治服务。

(三)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制定出台《XX区实施“健康XX全民共享”行动方案(2021—2025)》,作为引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出台《XX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围绕八大任务和八个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制定出台《健康XX行动(2021—2030年)》,实施20个健康专项行动,成立了健康XX专项行动工作组、健康XX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健康XX行动推进委员会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协同、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医疗卫生工作亮点纷呈。XX中心医院通过三甲复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XX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全区三甲医院数量达到7家。社康机构新增13家,总量达到168家,居全市第二。区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XX中心医院先后获批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引进XX中医药大学XX院士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团队、XX中医药大学XX教授中医心病团队2个高层次医学团队。XX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治未病科获评XX市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估A级,在全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中排名第二。区妇幼保健院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该院新生儿科被授予XX省新生儿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挂靠单位。区耳鼻咽喉医院牵头成立XX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为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区骨科医院成为XX市脊柱侧弯防治联盟专家委员会联盟单位。区卫生健康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国家四部委局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

二、坚持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两手抓,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实现新跃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个市属和区属公立医院项目加快推进,XX中心医院门急诊大楼修缮改造工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XX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完工,区第六人民医院二期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工程主体装饰装修完成98%,区耳鼻咽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95%,区二院XX院区住院塔楼主体结构完成95%,市XX医院项目形象进度完成35%。多措并举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年度固投任务超额完成,完成率在区各部门位居第二。快速完成了气膜实验室、方舱实验室建设及方舱医院改造工作,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竣工。

(二)卫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完成《XX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12家区属医院新改扩建配套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和XX区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管理系统项目等8个局统筹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医院评级建设,XX中心医院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甲评审,XX中心医院和XX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评级省初审。强化区域业务协同应用,XX区医疗卫生数据质量全市综合排名第一,初步建成区域医学影像信息平台。智慧医疗服务机器人、智慧病房及智慧药房系统推动区属医院5G医疗智慧化应用再升级。

(三)医学学科发展统筹推进。成功引进XX中文大学(XX)理工学院XXX院士团队,揭牌成立聚集诱导发光临床转化研究中心,探索构建“政府-高校-医院-企业”四位一体、以AIE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研究转化平台。XX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医学实验室顺利通过“ISO15189”国际质量认证体系;XX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挂牌“广东省蛇伤网点医院”,成为全市仅有的两家省级蛇伤救治网点医院之一。XX中心医院柔性引进管向东教授团队,助力急诊重症学科群发展;推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与XX协和医院、XX华西医院合作提升疑难疾病救治水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牵头开展XX市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全年共成功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市自然基金项目、39项区技术攻关类项目。

(四)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开展。完成XX中文大学(XX)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备案工作,与XX中文大学(XX)医学院研究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XX区人民政府与XX大学医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妇幼保健院挂牌XX大学医学院XX妇幼临床学院和XX大学医学院XX妇幼医学研究所,区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与汕大医学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区耳鼻咽喉医院与XX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系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制定《深港合作医疗跨境服务专项实施细则》,探索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XX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获批XX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区第三人民医院通过XX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初评。

(五)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提升。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区妇幼保健院获评A+等级;XX中医药大学XX医院(XX)获评A等级。全市区属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XX中心医院获得第二名。区人民医院、XX中心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先后获得Ⅱ、Ⅲ期药物临床试验资格。成立XX区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控制中心,推动影像质量管理控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完善XX急救体系建设,XX中心医院成立XX东部急救与灾难医学中心暨创伤中心,XX中心医院与XX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XX中心医院获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予“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筹)”,并获得国家房颤中心现场认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在全市医疗保障领域信用评价中获评A+等级,得分全市排名第一。区第三人民医院成为XX市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六)中医药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编纂《XX区中医药发展40年》,详实记载我区中医药发展历程和取得成绩。成立XX区基层中医药指导中心,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系统开展基层中医药培训与督导,在全市率先创建首批3家社康机构旗舰中医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依托XX区中医药和治未病指导中心开展全区社康中心治未病工作评估,完成148家社康机构治未病工作站挂牌,不断健全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完善疫情防控中医药干预体系,组建疫情防控中医专家指导小组,会同中医治未病研究团队制定防疫指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七)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聚焦疫情防控一线,大力培养选拔任用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全系统有8名干部被区委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局党组任免科级干部34人次,从机关选拔3名优秀科级干部充实到局属单位,局属各单位选拔100余名干部到中层管理岗位。着力解决公共卫生队伍人手紧缺问题,用好用足29个事业编制多渠道公开招聘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八)人才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人才强卫战略,建立符合我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实际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制定出台《XXXX区卫生健康人才实施细则》。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区属公立医院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专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高层次人才3名、学科带头人16名、业务骨干84名,通过细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注重结果运用等强化人才工作考核,提升人才服务水平。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总会计师5名。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夯实人才梯队建设,完成首批10名临床业务骨干脱产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跟师学习,启动实施第二期“名医高徒”培养计划,区属公立医院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进一步充实;开展学科尖兵培养计划,加大医学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三、坚持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两手抓,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谱写新篇章。

(一)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XX中心医院等三个医疗集团设置集团总药师。深入开展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三个医疗集团共完成16个全区医用耗材联采项目。选取部分医用耗材品种试行精细化管理项目,促进医用耗材合理规范使用。积极推动集团学科建设,XX中心医院集团呼吸二病区开科以来接诊病人7000余例。

(二)社康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印发《XX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推进全区社康机构扩容提质工作,统筹各街道落实3家社区医院选址、391400㎡以上社康中心和8家社康站选址任务。成立社康健康讲师团,委托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公共卫生技能培训班,举办社康管理者职业化培训班和新提拔社康管理人员能力培训班,优化社康医务人员知识技能培训体系。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举办2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专班,422人通过全科转岗培训结业考试。完成全区15家社康机构发热诊室标准化建设,根据疫情变化迅速将150家社康普通诊室转为发热诊室,高效应对了疫情高峰期居民就诊需求。启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优化升级工作,完成22家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改造工作。区七院徐婷婷获2022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称号。

(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处置传染病聚集性疫情164起、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8起,编制《猴痘疫情应急处置指引》,落实“四害”密度常态化监测和问题整改。完成二年级小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XX区2022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