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
3.深化提升“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
4.优化拓展“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
5.推进“首课思政负责制”常态化实施
6.巩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常规化运行
7.促进“初小衔接教育教学”扎实开展
8.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三、工作措施
(一)与时俱进
1.依法依规办事
2.立足学校实际
3.创建党建品牌
(二)以校为本
1.五育并举
2.纵深提升
3.立足本校
4.聚焦素养
(三)重心下移
1.建立学校党建办公室
2.进一步推进级部负责制的落实
3.加强政教处、团委等处室部门管理力度基础上
4.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方案
(四)面向全体
1.结合好《XX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细则》和《XX学校“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办法》
2.在实践中修订完善《XX学校(小学部)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案》
(五)质量第一
1.级部主任为各级部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2.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处室
3.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指导教务处统筹、调度各级部教学质量分析会
(六)常规常态
1.统一思想认识
2.建立“(1+1)+X”首课思政课程体系
3.强化教研引领
(七)持之以恒
1.强化红领巾志愿服务岗功能
2.自2024级初一新生开始
3.借鉴初一级部做法
(八)扎实有效
1.课程修订细化可行
2.暑假衔接班具体实施
3.衔接驿站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九)双管齐下
1.遵循“安全第一
2.提高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3.坚持“教育为先
4.深化“三节一爱”教育
XX学校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依照《XX学校2024—2026年发展规划》,2025年为“XX学校常规管理落实年”。紧扣这一主题,学校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常规管理抓严抓实抓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持续提升。
一、工作思路
健全完善常规管理制度,继续遵循“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折腾,不懈怠”,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全力推进“1136”工程。即巩固强化1个领导核心——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打造1个工作亮点——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整充实3支管理队伍——党建队伍、级部主任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规范落实6项重点制度——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制度、教职工考评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首课思政负责制。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
3.深化提升“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
4.优化拓展“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
5.推进“首课思政负责制”常态化实施。
6.巩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常规化运行。
7.促进“初小衔接教育教学”扎实开展。
8.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三、工作措施
(一)与时俱进,优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1.依法依规办事。落实《XX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XX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XX学校党总支书记和校长沟通制度》《“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切实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主体责任,保障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2.立足学校实际。促进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明确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意识、主业意识和主角意识,积极主动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岗位上;实施党员、青年教师“双培养”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把青年教师培养成党员;重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及其阵地建,逐步健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机制。
3.创建党建品牌。遵循“一校一品”党建要求,以创建学校党建品牌为契机,梳理、规范、提升各项党建工作,彰显学校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组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党组织的创新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团队)
(二)以校为本,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性校本课程”
1.五育并举,实现校本课程“多元化”。在原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开发实施以“中医药文化”“语文诵读”、“数学增智”、“体育艺术全面开花”为主线的“多元化”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开发、课堂研究、社团建设、竞赛活动等路径,努力打造“多维共进,学科共生,育人共融”的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纵深提升,探究校本课程“发展性”。结合学校实际,做好课程的纵深化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不同内容。在学科主题的引领下,将各类校本课程开发成阶梯性上升、螺旋性提高的全学段覆盖的课程体系,让校本课程体现“发展性”的理念,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立足本校,彰显校本课程“有特色”。立足“迎春”本色、践行“迎春”精神,将校本课程与“迎春特色”相结合,在坚持迎春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打造迎春校本品牌。以《节气中的中草药》特色校本课程为基点,挖掘其他校本课程中的迎春元素,以点带面,建立全面“迎春化”的校本课程内容。
4.聚焦素养,发挥校本课程“衔接性”。坚持三级课程理论,践行校本课程的补充性、特色性原则,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衔接为一体,聚焦学生的素养提升,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做好素养提升的校本课程实施,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实践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责任处室:小学部教务处)
(三)重心下移,提高党员干部和学生的管理能力
1.建立学校党建办公室,探究、实施把党支部建立在级部或者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与学校办公室整合成立学校党建办公室,设立党建办副主任一名(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在合适时机,将各党支部成员调整到以级部成员或者教研组成员为主,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进一步推进级部负责制的落实。组织实施级部主任竞聘上岗(先从初中部实施),落实级部主任的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副职待遇,明确其岗位职责和管理考评办法,逐步级部集中办公、级部为单位考核的管理评价机制过渡,以此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深化、细化和基层化。
3.加强政教处、团委等处室部门管理力度基础上,健全强化学生会、共青团等学生团体组织的管理职能,在一日常规检查、早中晚三个课外时段巡查、升旗仪式、路队管理监督等活动检查中,充分挖掘发挥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管理的自发性、群众性、即时性和有效性。
4.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方案。进一步推进考核评价的人文关怀和纪律约束相结合,根据国务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52号)有关要求,对相关人员考核事宜作出相应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对于考核单位划分等环节作出相应调整。
(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团委)
(四)面向全体,促进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再提升
1.结合好《XX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细则》和《XX学校“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实施办法》。一是逐步扩大、落实学科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责任,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转变成教师自觉、纳入常规管理与期末考核;二是进一步优化“百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在覆盖范围上、梯队递进上加大力度,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受惠受益,提升综合素养。
(责任处室:初中部教务处、政教处、家教办)
2.在实践中修订完善《XX学校(小学部)学生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案》。一是更加注重“发展性”维度的评价设计与实施,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