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学前
(一)做好健康管理
1.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
2.摸清老年教职员工健康状况底数并建好台账
3.开学前7天
(二)加强信息报送
(三)科学物资储备
1.利用现在到春季开学前的“窗口期”
2.建立学校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和常用防疫物资稳定保供渠道
(四)增强处置能力建设
1.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协调
2.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指引(试行)》要求
3.学校医务室要扩充资源、改善条件、充实力量、提高能力
4.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
5.加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全员专业培训
(五)环境整治
1.全面实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整治
2.在合适区域配备水龙头或移动洗手设施
3.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六)教学准备
(七)教育引导
(八)应急准备
1.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多场景、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
2.统筹建立健康驿站应急处置机制
二、开学返校
(一)开学时间
1.教职工
2.学生
(二)开学督查
(三)返校要求
(四)途中防护
1.引导师生员工在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2.提倡步行或乘私家车方式返校
3.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
(五)应急处置
三、开学后
(一)做好健康管理
1.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
2.加强健康驿站运行管理
4.学校组织指导医务室、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骨干群体
5.强化多病共防
6.继续推进适龄学生和教职员工新冠疫苗接种
(二)加强环境卫生
(三)严把食品安全
(四)教育引导
1.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
2.将新冠感染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五)做好舆情导控
1.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2.加强课堂、教材、讲座、论坛等阵地管理
3.健全心理干预机制和心理突出问题应对机制
4.加强与属地党委政府联动
(六)应急演练
(七)应急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专业指导
(三)加强部门联动
(四)加强风险防范
(五)加强督导检查
XX高校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教育部工作要求,指导学校全面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实施方案》《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XX市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关要求,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做好2023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最大限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全力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开学前
(一)做好健康管理
1.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师生员工新冠病毒感染和康复情况,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求的师生情况,建立并及时更新基础信息台账,有的放矢做好相关准备。
2.摸清老年教职员工健康状况底数并建好台账,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就医需求,做到“一人一策”。
3.开学前7天,引导师生员工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新冠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
(二)加强信息报送
2月1日起,师生员工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疫苗接种、健康驿站建设、每日新增重症和危重症等相关情况实行“日报告”,上午10:00前上报学校防控办。
(三)科学物资储备
1.利用现在到春季开学前的“窗口期”,抓紧做好校园防疫物资和药品储备,确保开学防疫和基本用药需求;按照师生员工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习期间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免洗手消毒液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周以上的储备量。
2.建立学校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和常用防疫物资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量适用;全面盘点已经储备的生活和防疫物资,清理过期、临期和损毁物品,及时按需补齐。
(四)增强处置能力建设
1.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协调,争取属地优先安排优质医疗资源包联学校,将新冠病毒感染师生员工转诊、救治纳入分级分类救治的优先序列,明确学校师生转诊的定点、亚定点医院,畅通校内重症、急重症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绿色通道。
2.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指引(试行)》要求,全面加强健康驿站建设,确保健康驿站关键核心指标全部达标。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提供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
3.学校医务室要扩充资源、改善条件、充实力量、提高能力,建立与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学校附属医院的业务联系和工作对接。根据需要,设立发热门诊和发热诊疗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面向师生公布热线电话、提供师生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4.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中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
5.加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全员专业培训,提高学校医务业务人员对症状的识别能力和用药指导水平,为学校阳性感染者提供及时、专业用药指导。
(五)环境整治
1.全面实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整治,对教室、食堂、实验室、宿舍、图书馆、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提前进行预防性消毒,并按要求做好登记。
2.在合适区域配备水龙头或移动洗手设施,准备肥皂、洗手液等用品。可根据需要配备免洗手消毒剂或其他手消毒设施。
3.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可根据需要设立单向流动通道。加大图书馆桌椅间距,合理分配空间,保持安全距离。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
(六)教学准备
密切关注寒假期间疫情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根据疫情变化,科学制定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安排、实习实训安排、居家学习安排等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及时切换、无缝衔接。
(七)教育引导
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资料,以及公告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倡导师生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八)应急准备
1.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多场景、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堵点和漏洞,提高转运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重症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绿色通道应急救助体系,快速精准响应,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流畅对接。
2.统筹建立健康驿站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专项工作预案,动态监测健康驿站运行情况,定期排查安全风险,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处置。
二、开学返校
(一)开学时间
1.教职工。中层及以上干部2023年2月15日报到,其他教职工2月16日报到。军训工作相关人员报到时间另行通知。
2.学生。2022级学生于2023年2月11日返校报到,进行为期两周军训;其他年级学生(岗位实习除外)2月17~18日分批错峰返校报到,2月20日正式行课。
(二)开学督查
开学前1周,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组(纪检监察室)组织工作专班,对二级学院进行全覆盖督查。督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管理、物资储备、能力建设、环境整治、教学准备、宣传引导、应急准备等是否到位。
(三)返校要求
确认感染新冠病毒尚未康复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仍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流涕、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师生员工返校时须测量体温、询问症状。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