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园难”、“入园贵”基本表现
1、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2、公办园幼儿在园率不高
3、幼教园点区域布局不均
4、乡镇公办幼儿园归属不明
5、普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
6、小区配套园建设推进不快
7、民办幼儿园各种收费标准不定
二、关于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意见建议
1、营造重视幼教的社会氛围
2、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
3、统筹幼儿园点的空间布局
4、强化乡镇公办幼儿园管理
5、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发展
6、拓宽幼师队伍的充实渠道
7、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Xx市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情况报告
根据市委工作部署,我就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情况,深入相关单位及xxx等地实地调研。尽管我市在学前教育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上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市县城区人口集区域“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现象较为突出,具体问题如下:
一、“入园难”、“入园贵”基本表现
1、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对“幼有所育”理解不全面,历史欠账多,导致学前教育滞后发展,虽然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和义务教育相比,明显偏低。xxx三年教育总投入xxx亿元,学前教育共xxx亿元,占比只有7.79%,还包括人头经费与项目建设资金。
2、公办园幼儿在园率不高。我市公办园在园幼儿数xxx年占比xxx%,离今年xxx%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公办园建设进度缓慢,今年计划建设的市区xxx所公办幼儿园大部分都未完工,甚至未开工,没有新增幼教学位,成了幼儿“入公办园难”问题主要成因。
3、幼教园点区域布局不均。全市现有各类幼儿园xxx所,省级示范园xxx所,市一级一类幼儿园xxx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数量占比xxx%,且省级示范园全部集中在市县城区,乡镇一级只有少部分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村级几近于无,而xxx城区所在地尚无公办幼儿园;同时,因小区配建幼儿园的配套政策出台不及时,导致很多过早、过小的小区都没有配套幼儿园,并且部分新建住宅小区没有按要求配套建设学前教育设施。城乡不均、动态失衡难以拓展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4、乡镇公办幼儿园归属不明。按照“一乡一园”的文件精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应该独立办学。但目前,大多数乡镇中心幼儿园多是中心小学托管,不具独立法人、人事、账务,归属不明导致小学侵占幼儿园园舍与师资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利于乡镇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
5、普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虽然省、市均下发了相关的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及扶持办法,但因扶持政策规定模糊,相关操作难以落地,并且绝大多数民办园不具规模,水电、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便成画饼充饥,生均xxx元补助也是望梅止渴,影响了一些民办幼儿园转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
6、小区配套园建设推进不快。一方面,有的楼盘建设时间较长,配套幼儿园不按时建设完成。如目前市中心城区在建的xxx个小区配套园,其中有一所是xxx年审批建设的,两所是xxx年审批建设的,至今没有建设完成,无法增加普惠性学位。另一方面是小区配套园整治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小区配套园移交转办公办园学位任务数xxx个,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xxx个,不到四分之一。
7、民办幼儿园各种收费标准不定。一些优质的小区配套园由于运营成本高,办学规范,价格在xxx元以上/学期,造就了“入民办园贵”的大众意识。目前,按照国家规定,小区配套园必须转为公办园或普惠园,我省还没有规定普惠园的价格上限,导致转普惠园的过程中,缺少政策依据。.
二、关于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意见建议
针对调研过程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让群众入公办园不再难,入优质民办园不再贵,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营造重视幼教的社会氛围。我市学前教育有历史欠帐,且管理滞后,有其客观原因。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市县政府要有落实主体责任、清偿历史欠帐的勇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宣传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先进典型,加强正面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像重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一样,重视学前教育,积极建立政府主导,教委负责,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对接国家政策,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生均补助标准、以及幼师编制标准、教学考核督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