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认识筑牢防线
(一)要以案为镜
(二)要把握规律
(三)要提升站位
二、精准施策夯实基础
(一)要隐患排查常态化
(二)要培训演练实战化
(三)要制度建设的规范化
三、压实责任链条闭环
(一)要压实培训机构主体责任
(二)要强化部门监管责任
(三)要动员社会参与监督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一)要创新形式载体
(二)要聚焦重点人群
(三)要推动常态长效
在培训机构安全管理暨消防宣传月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全区培训机构安全管理暨119消防宣传月动员部署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培训机构安全监管,切实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动员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做好消防宣传月各项工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消防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传达了《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明确了任务清单,对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与会同志们都深受触动,也明确了方向。下面,我围绕本次会议主题,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筑牢防线,把安全的“总开关”拧得更紧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保底工程。思想认识上的深浅,决定着行动力度的大小和安全底线牢不牢。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安全更是办学的首要前提,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侥幸。我们必须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理念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
(一)要以案为镜,警钟长鸣。刚才观看的警示教育片,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事故往往起于忽微,祸患常积于忽微。一片烟火,可能吞噬的是鲜活的生命;一次疏忽,可能摧毁的是幸福的家庭。这些案例不是故事,而是事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仅一步之遥。我们要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把历史上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看待,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看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看待,把隐患当成事故看待。每一个培训机构负责人,都要经常用这些案例扪心自问:我们的设施设备是否绝对安全?我们的管理制度是否真正落实?我们的员工是否都具备了应急处置能力?这种反思要常态化,让警钟在耳边长鸣,让敬畏在心中长存,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
(二)要把握规律,预防为先。安全工作有其内在规律,火灾的发生往往有迹可循。秋冬季节,天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气增多,是火灾的易发期、高发期;培训机构人员密集,尤其是青少年儿童集中,自救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把握这个季节规律和行业特点,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掌握主动权。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把排查、整改隐患作为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预防工作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比如严格用电管理,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保障安全的大事。要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把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努力在灾害发生前就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这比事后任何高效的救援都更有价值。
(三)要提升站位,胸怀大局。安全工作不仅是业务工作,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审视安全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抓实抓细各项措施。当前,正值全年工作的收官冲刺阶段,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活跃,加之消防宣传月活动全面启动,做好安全工作意义尤为重大。各培训机构要自觉将自身安全置于全区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考量,决不能因为自身的安全疏忽给全区大局添乱。要深刻认识到,抓好培训机构安全,就是对学员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机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坚决扛起这份政治责任和民生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精准施策夯实基础,把管理的“铁拳头”攥得更实
认识到位,关键在于行动落实。安全管理不能大而化之,必须精准发力,聚焦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打出务实管用的组合拳,切实把安全基础夯得更实、筑得更牢。培训机构的安全管理涉及人、物、制度、环境等诸多要素,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深刻转变。
(一)要隐患排查常态化,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隐患是潜伏的“炸弹”,排查是排雷的过程。各培训机构要立即行动起来,按照这次会议部署和任务清单要求,全面开展一次“翻箱倒柜”式的火灾隐患自查自纠自改。排查工作要横到边、纵到底,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和盲区。要重点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老化、敷设是否规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用火用电用气是否安全规范;特别是电动自行车是否存在违规停放、充电现象;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是否符合防火要求等。对于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要坚决杜绝“查而不改、改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确保隐患真正消除。这种排查不是一次性的,要形成制度,定期进行,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
(二)要培训演练实战化,做到“提能力、会应急”。再好的制度,最终要靠人来执行;再完善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是守住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的关键。各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要求,立即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再培训,特别是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要确保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电工等特殊岗位人员严格持证上岗,规范安全操作规程。要定期组织全员应急疏散演练,演练不能“演戏”,要贴近实战,模拟真实火场环境,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熟悉疏散路线,掌握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引导人员疏散的基本技能。要通过反复的演练,查找应急预案的不足,优化疏散流程,使演练真正成为提升自防自救能力的“磨刀石”。要确保新员工入职必须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员工必须重新培训。安全培训演练的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它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三)要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做到“管长远、固根本”。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各培训机构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环节、所有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明确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逐级逐岗位落实安全责任,做到责任清晰、目标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