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核心任务
三、强化责任担当
在全市矛盾风险化解集中攻坚行动座谈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矛盾风险化解集中攻坚行动派驻XX新区工作组座谈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决策部署,对派驻工作组进驻新区开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共同打好这场矛盾风险化解的攻坚战。
市委决定,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城管局抽调精干力量,联合成立工作组派驻XX新区,指导和参与此次集中攻坚行动。这既体现了市委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饱含着对XX新区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有力支持。在此,我代表XX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派驻工作组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肩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的双重政治责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前,XX新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风险隐患易发多发,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市委派驻工作组进驻新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精准滴灌”和“靶向治疗”,更是一次提升治理能力的宝贵契机。全区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支持、密切配合派驻工作组的工作,确保集中攻坚行动在新区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集中攻坚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矛盾风险化解集中攻坚行动,是市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考量。
第一,这是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显著增多。从全市层面看,虽然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但一些领域的矛盾纠纷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分析,2025年以来,全市各级行业部门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已超过6242件,化解率达到96.33%;公安系统排查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也超过了3000起。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前期工作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矛盾存量之大、增量之多、化解压力之巨的严峻现实。特别是那些涉及面广、利益诉求复杂、历时较长的“骨头案”“钉子案”,常规化的处理方式往往难见其效,必须通过集中攻坚、提级办理的方式,以雷霆之势予以破解。XX新区作为全市发展的核心板块,各类要素高度聚集,矛盾风险也更为集中,任何一个风险点的失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冲击发展大局。因此,开展集中攻坚,既是为全市大局分忧,也是为新区自身行稳致远扫清障碍。
第二,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矛盾风险化解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无论是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引发的利益纠葛,还是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涉众型风险,抑或是劳资、医患、邻里之间的日常摩擦,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成功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高达98179起,调处成功率超过93%这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如果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就会损耗政府的公信力,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此次攻坚行动,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向那些漠视群众利益、激化社会矛盾的行为亮剑,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化解成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把人心凝聚到改革发展的共同事业上来。
第三,这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要求。化解矛盾纠纷,不能满足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被动应付,更要追求“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的长效常治。传统的、分散的、单一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科技要效力。此次市委部署的集中攻坚行动,不仅是一次矛盾的集中化解,更是一次治理模式的集中检验和升级。特别是市委安排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城管局联合派驻,这一创新的组织形式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治理逻辑。法院系统代表着法治的权威性和程序的正当性,擅长运用法律武器定分止争;城管系统则身处城市治理的最前线,对城市建设、管理运行中的矛盾症结有着最直观的体察。二者的结合,旨在探索一条“前端感知+专业调处+司法确认/诉讼断后”的全链条、闭环式治理新路。我们要借助这次攻坚行动,不仅要化解一批存量矛盾,更要建立一套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机制,推动我区社会治理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聚焦核心任务,精准把握集中攻坚的方法路径与工作原则
打蛇打七寸,做事抓关键。集中攻坚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必须突出重点、讲究策略、注重方法,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确保力量用在刀刃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源头治理与末端处置相结合。矛盾风险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单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很容易陷入“救火队员”的被动局面。必须树立全周期管理的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防控。一方面,要强化“防”的意识,建立健全常态化、网格化的矛盾隐患排查机制。要将排查的触角延伸到项目工地、田间地头、社区楼宇,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舆情、信访、警情等多源信息进行碰撞分析,动态监测研判风险等级,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疏”的力度。对于已经发生的矛盾,要在第一时间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