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严峻形势
二、坚持预防为主
三、突出帮教挽救
四、强化协同共治
在XX市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研判当前我市面临的形势,就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市委政法委通报了相关情况,触动很深,也发人深省。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好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工程,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民心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为广大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一片成长的净土。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形势,深刻认识预防治理工作的挑战与重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守护了许多站在悬崖边缘的孩子。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依然存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容有丝毫乐观和懈怠。
从我市掌握的情况和一些研究报告来看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低龄化趋势日益凸显。近三年,我市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案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5%,一些极端恶性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社会公众的心理底线,暴露出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干预机制的短板。二是犯罪类型更趋多元复杂。传统的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依然多发,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实施的新型犯罪,如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组织网络赌博、贩卖新型毒品等案件数量显著增加,犯罪手段的智能化、隐蔽性更强。三是团伙化特征愈发明显。
究其根源,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从家庭看,部分家庭监护严重缺位或监护不当,有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和有效管教长期缺失;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偏差,或溺爱纵容,或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人格扭曲、行为失范。从学校看,一些学校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法治的现象,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标签化”,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这些问题若不能从根源上加以解决,预防治理工作就如同“沙上建塔”,难以行稳致远。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坚决遏制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高发势头。
二、坚持预防为主,坚决筑牢源头治理的三道防线
预防是最好的保护。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工作,必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网络“三位一体”的源头治理防线,努力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一,必须守好守牢家庭这道“始发防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全面压实家庭的监护主体责任。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依法带娃”成为社会共识。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要牵头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开设“家长课堂”、提供线上指导、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广大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法律知识。尤其要关注流动、留守、单亲、重组等特殊家庭,建立档案,定期探访,提供精准化的指导和帮扶。对于监护缺失或严重监护不力的父母,司法机关要敢于亮剑,依法用好“督促监护令”这一工具,必要时依法支持起诉,追究其法律责任,倒逼家长履职尽责,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
第二,必须守好守牢学校这道“关键防线”。学校是法治教育和品德涵养的主阵地。必须彻底扭转“唯分数论”的片面教育观,把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法治教育不能只是念几条法条、开几次讲座,要结合本地发生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敬畏、明底线。要全面建强学校心理辅导室,配齐配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与预警机制,对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偏差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疏导。要深化法治副校长制度,推动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深度参与学校治理,可以借鉴外地“1+3”法治辅导员队伍的模式,确保每所中小学都有常态化、专业化的法治力量支持,把学校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第三,必须守好守牢网络这道“新兴防线”。网络空间已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最大变量。净化网络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等部门要开展常态化的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拳打击传播淫秽色情、暴力血腥等有害信息的平台和账号,严格落实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的“限时、限玩、限充值”要求,严查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网吧等线下场所。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充实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安全、文明上网,更要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提升整个家庭抵御网络风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