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稿(2)VIP免费

提纲:

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一)历史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四)方法论意义

  (五)世界意义

二、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发展成就

三、准确理解“十五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三)战略布局与实现路径

四、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四)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七)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八)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稿

同志们:

1020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蓄势开局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为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这次党课宣讲。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的有力抓手。通过本次宣讲,我期望全体同志能够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X县经济社会更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的宣讲内容分7个部分,我们依次开始。

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全面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是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理解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一)历史意义。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五”计划到如今即将开启的“十五五”规划,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之后,又一次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谋划。这次全会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承接“十四五”圆满收官,开启“十五五”崭新征程,对于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理论意义。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通过的《建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项原则,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根本遵循;阐明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丰富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系统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等重大任务,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整体系;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些理论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现实意义。《建议》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抓住了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短板弱项等突出问题,全会作出了系统部署。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到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具有明显的实操性、针对性、协同性,体现了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鲜明特点。这种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四)方法论意义。《建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提出的六项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我们科学谋划和推动“十五五”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强调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体现了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同时,《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七大主要目标,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质、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为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具体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五)世界意义。我们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自始至终都具有世界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不仅关系到14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次全会部署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那些希望独立自主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有益借鉴,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发展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绿色转型、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第一,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统筹做好应变局、拓新局、促发展各项工作,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2024年超过13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23.9%,年均增长5.5%。作为一个超大体量的经济体,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实属不易,充分彰显了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能。人均GDP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充分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

第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突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壮大。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49%,稳居世界第二;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一批国之重器接连涌现。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入围集群数量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由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

第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比重超过95%,农耕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分别增长8.2%、9.2%,累计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以来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0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9%,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从2020年的52.1%提升至2024年的65.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7%,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0.6%。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833.6亿件增长到2024年的1750.8亿件,新型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第四,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9.4亿人生活在城镇,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7131元增加至2024年的23119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6降至2024年的2.34,城乡发展相对差距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42.9%,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经济引擎持续发力,区域经济布局更加完善。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资国企改革走向深化,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经营主体活力得到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8.3万亿元,网上零售额突破15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稳居全球第一。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由2020年的29.1%升至2024年的50.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步履坚实。

第六,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我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成效卓著。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16.8万辆,比2020年增长8倍多,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森林覆盖率超过25%,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第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展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7.34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3亿人,比2020年末增加1074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3.2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4.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5.5%,与经济增长同步。织就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稿(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