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核心内容
三、强化责任担当
在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意义非凡的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关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关乎XX学校的长远发展,更关乎我们所肩负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这次会议,既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对XX市、XX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迅速传达与深入贯彻,也是我们XX学校全体教职工进行的一次思想上的“大洗礼”与行动上的“总动员”。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学习《XX市XX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学促思、以思践行,共同筑牢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初心与根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师德师风更是从教之基、为师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份“幸运”、这份“光荣”、这份“希望”,沉甸甸地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我们所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事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影响着千万家庭的未来,更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热切期盼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赢得社会尊重的根本保障。
下面,我将结合上级会议精神,就《XX市XX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各种思潮冲击着校园的净土;人民群众对“好”教育的定义,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对教师的素质和品行寄予了更高、更全面的期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第一,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立德树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教师自身的德行修养是第一位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品行有亏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我们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品格的塑造者、人生的领航员。我们必须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
第二,这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教育形象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曝光的一些师德失范案例,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巨大,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辜负了社会的信任。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警钟长鸣。社会用“放大镜”审视着我们,家长用“显微镜”观察着我们。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解读、被评价。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就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刮骨疗毒,净化风气,重塑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与信赖,让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三,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师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首要构成。一个没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业务能力再强,也算不上一名合格的教师。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激发我们的教育热情,赋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帮助我们赢得学生的真心爱戴和家长的全力配合。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去追求时,我们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不竭的动力,体验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此次专项整治,正是一次宝贵的契机,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从而实现专业发展与人格完善的统一。
二、聚焦核心内容,准确把握专项整治方案的具体要求与实践路径
本次下发的《实施方案》,内容详实,指向明确,操作性强,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指南。全体教职工必须逐字逐句、原原本本地学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据方案精神,我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严守思想政治的“生命线”。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的课堂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在课堂上传播错误观点、消极言论,或以任何方式发表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这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政治底线。我们要不断加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