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建设
(一)完善管理体制
(二)夯实基层堡垒
(三)构建党建联盟
二、聚焦阵地提升
(一)优化服务阵地建设
(二)整合服务资源圈
(三)创新物业治理模式
三、聚焦工作提能
(一)凝聚治理合力
(二)激发治理活力
(三)提升治理效力
四、聚焦示范提升
(一)创建先锋队伍
(二)善用志愿力量
(三)活化智慧平台
五、聚焦机制提效
(一)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二)完善资源整合机制
(三)健全矛盾化解机制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
近年来,某县积极谋划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模式,致力于在组织建设、阵地管理、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等多方面下功夫,力求破解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不足、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服务资源分散等难题,全面推动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组织建设,构筑基层堡垒“联动圈”
(一)完善管理体制。某县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优化街道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街道与部门的职责权限边界,通过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制定街道办事处85项权责清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街道党工委在党建、治理和服务中的主责地位。
(二)夯实基层堡垒。推进某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领导协调机制建设,成立基层社会治理、“双报到”工作等7个专项工作组,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建立某县基层党建“3+N”联系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在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一对一”常态化精细化指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构建党建联盟。注重组织协同作战优势,突破条块分割,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全县3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城市党建联盟”,制定任务清单38项,压实各方责任链条,强化县级、街道和社区的三级联动,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联互动,共同谋划发展。
二、聚焦阵地提升,打造亲邻友好“服务环”
(一)优化服务阵地建设。某县强化基层治理阵地的建设和优化,划拨专项经费修缮因灾受损的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并深入整合全县1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阵地和公共资源,建设“儿童之家”“老年居家照料中心”“暖心食堂”等设施,为党员群众提供展览、培训等多元化和优质化服务。
(二)整合服务资源圈。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步行15分钟内的公共机构、服务场所、服务队伍、广场公园、群团组织等,构建开放式、多功能、共享型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推出“24小时工会驿站”,不断健全城市功能服务,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三)创新物业治理模式。探索小区治理新路径,重点推进由社区党组织直接领办物业公司、在物业公司建立党组织、由业主委员会党组织指导物业公司等三类“红色物业”模式,建立物业公司党组织7个,实现全县50个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48个。实施物业服务“三单”模式,有效对接业主需求,构建“点单、派单、接单”的反应机制,依托物业办公场所、小区公共议事厅等阵地,建设便民化的小区服务站,大幅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三、聚焦工作提能,壮大基层治理“能量环”
(一)凝聚治理合力。某县立足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动态优化街道社区的“兼职委员”设置,并与县公安局合作,将社区民警纳入兼职委员队伍。目前,县内3个街道和14个社区已形成“兼职委员”工作机制,吸纳街道“兼职委员”10人,社区“兼职委员”95人。今年以来,兼职委员已参与街道社区协商会议7次,协助解决重大事项和具体问题40个。
(二)激发治理活力。深化“双报到”机制,通过挂点联系、入格联户、部门联合行动,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