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1.着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2.全面落实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工作
3.强化科技赋能“三农”
4.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5.全面落实惠民惠农补贴
6.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7.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8.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9.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三、着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10.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11.持续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增长
四、扎实推进“和美湘村”建设
1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3.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五、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4.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15.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16.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17.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落实
六、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抓好粮食生产
2.加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4.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5.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县农业农村局2025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关于X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县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大部分工作实现“双过半”,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1.着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实施十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工程,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创建县级领导联系粮食生产千亩综合示范片4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基地2个、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制作《2025年水稻种植优惠政策》《2025年红薯种植宣传》等粮食种植政策宣传视频短片,利用“村村通”广播进行循环播放。印发《2025年水稻种植优惠政策明白卡》2万份下发各乡镇,营造粮食生产氛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4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6.5万亩、红薯面积1万亩;大豆面积60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4500亩。
2.全面落实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工作。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抓好历年建设项目收尾、审计工作,在X乡实施8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定《X侗族自治县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乡镇对耕地“非粮化”进行了排查。下发疑似耕地“非粮化”问题提示函3份、交办函1份。落实抛荒耕地复耕复种补助18.73亩,5619元。制定《X侗族自治县2025年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各乡镇进一步摸排撂荒耕地情况,下发督促函3份,推进耕地撂荒整治。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治,召开全县“大棚房”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对“大棚房”“非农化”“非粮化”等相关内容知识培训,建立“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情况摸排台账,按照“逢园必进、逢棚必入”的要求,对辖区内农业园、大棚逐排查,目前全县无新增“大棚房”问题。扎实推进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县级自验收、内业测试化验省级验收,完成各类检测指标70项,形成内业检测数据2.14万条。
3.强化科技赋能“三农”。筛选推广了泰优农39、野香优莉丝、泰优390、农香42、甬优1538、甬优4953等水稻品种,劲单9号、Q玉318、华丰99、劲单3号、吉玉18等玉米品种,佳和2号、华油杂50、沣油1801、隆油2号、春云2号等油菜品种。办理农业机械注册登记1台,核发驾驶证20本,检验农业机械163台,注销变型拖拉机11台。举办机育插秧现场演示会1次,无人机飞防技术演示会1次,共培训人员80人。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50人。完成机育插秧示范面积1300亩,带动全县完成机育插秧作业4万余亩。积极推广籼粳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稻油轮作绿色生产技术等,平均主导品种普及率、主推技术推广率均达到90%以上。加大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推广和技术保障力度,完成推广面积600亩。大力发展集中育秧,集中育秧设施面积达4400平方米。积极开展X农业大学“支农小队”到乡镇驻点工作,对接我县黄牛产业园及X镇、X镇、X镇、X镇4个乡镇,入住支农队员10名。在X镇X村开展玉米植保贡献率试验。
4.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下发《农作物汛期防涝减灾及家禽防疫管理技术指南》,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奔赴第一线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支持各乡镇开展农业救灾工作和技术服务。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提早对极端天气现象进行预警,做好应对。在洞坡村开展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高空灯定点监测,做好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系统调查,发布《病虫情报》6期。开展黄精等主要中药材病虫害田间调查研究。在X镇、波洲镇等设立3个柑橘木虱普查监测点,定期调查,确保柑橘黄龙病不恶性蔓延。开展柑橘苗木、种子销售等专项市场检疫工作,检查农资店铺20余家。创建福寿螺防治样板2400亩。做好番茄潜麦蛾性诱监测调查,举办柑橘冬春清园示范。在X镇X村、X镇X村等地开展稻瘟病定点监测,开展水稻、玉米、中药材、蔬菜等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筹备工作。
5.全面落实惠民惠农补贴。全面开展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工作,预计执行资金2118万元。当前正积极组织开展摸排上报补贴基础数据,申请拨付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确保补贴按时发放。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1536份,受益户1504户,补贴机具1536台,补贴资金108.57万元。
6.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种植养殖生产环节,聚焦“8条鱼”“3个果”“4棵菜”等重点问题品种开展专项行动,开展巡查43人次、巡查主体62个。完成农产品快速检测1664批次,快速检测合格1664批次,快速检测合格率100%。其中县级完成农产品快速检测批次203,乡镇完成1461批次。全县纳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主体79个,实施合格证主体68个,占应实施主体的86%。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0502张。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检查农药投入品经营门店70余家。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限农药知识。深入种植养殖基地,开展现场宣传指导,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宣贯横幅20余条。
二、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7.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深入推进“一户一画像、一户一套餐”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处理省平台交办风险点264条,新识别标识监测对象120户370人,风险消除标识199户611人。做好全县光伏电站运维,1-5月发电量143.85万千瓦时,向84个受益村发放光伏收益135.45万元。完成春季学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阳光审批系统录入1239人,拟发放补助资金185.85万元;开展雨露计划毕业生和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2024年雨露计划毕业生367人,已就业325人,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24人,已就业20人,推送开展雨露计划毕业生311服务24人。
8.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外出务工19829人,超过省定1.94万人目标任务。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规范管理,新增帮扶车间2家,新增吸纳劳动力38人,其中脱贫及监测对象13人。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366人。新增投放小额信用贷款52笔221万元,第一季度贴息819户32.34万元。完成500名乡村工匠归档并录入系统。
9.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13—2024年实施的469个经营性产业扶贫(帮扶)项目的收益分红及帮扶资金到期处置问题专项自查整改工作,排查出拖欠分红项目170个,应分红1876.181万元,未分红1335.86万元。排查出项目资金到期未及时足额退还项目253个,应退还资金为7380.295万元,已退还201.415万元,未退还7178.88万元。完成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分类核查工作,全面梳理462个项目,涉及资金2.23亿元。其中,巩固类项目138个资金1.3亿元,提升类项目201个资金0.59亿元,盘活类项目39个资金0.12亿元,调整类项目84个资金0.22亿元。验收2024年省帮扶产业发展重点项目2个。开展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确权登记,登记项目676个,资产原值3.47亿元,其中公益性资产378个3.32亿元,经营性资产2个105万元,到户类资产296个1330.46万元。
三、着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10.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摸排乡村振兴X示范带建设项目,完善建设规划资料。完成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监测工作,组织X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展2025香港美食博览会。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761亩,114户。新建烤房10座,维修改造烤房50座。扎实推进食品产业链建设,新引进X县万亩酸枣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特色资源及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可利用资源,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季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416.82万元。
11.持续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增长。持续开展农村统计工作,一季度,全县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亿元,增长3.0%。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