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工作回顾与基本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
(二)聚焦产业发展
(三)深化乡村治理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与突出问题
(一)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存在短板
(二)租赁产业收益回收极为困难
(三)历史遗留债务包袱压力沉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规划
(一)全面清产核资
(二)组建工作专班
(三)推动产业升级
XX镇XX村2021-2025年工作总结
自2021年以来,在XX区委、区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聚焦发展难题,砥砺前行,在推动集体经济壮大、深化乡村治理、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清醒认识到发展道路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与挑战。现将过去五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五年工作回顾与基本情况
XX村作为XX镇辖区内规模最大的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人口集中。过去五年,是XX村在机遇与挑战中奋力转型、在困难与希望中砥砺前行的五年。村两委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村庄面貌与发展格局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是引领一切工作的核心。五年间,XX村党支部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将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夯实思想政治根基。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全村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五年间,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0余次,集中学习120余场,党员参学率和学习热情显著提升。同时,注重后备力量培养,五年内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发展预备党员4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是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始终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本职,不抓党建就是失职”的理念,全面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村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通过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班子成员的年轻化、知识化水平得到提升,服务群众、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积极探索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面对村内重点难点工作,坚持“没人牵头干的事,村党支部就带头动员,老百姓不愿意干的事,党员就站出来带头干”的原则。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服务特殊群体等方面,广大无职党员积极响应号召,组建志愿服务队,主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调解邻里纠纷,以实际行动擦亮了党员身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聚焦产业发展,驱动集体经济壮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XX村立足自身优势,直面曾经作为“空壳村”的历史困境,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构建起以租赁产业为基石、多元经济形态为补充的集体经济新格局。
一是稳固租赁产业“压舱石”。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租赁产业在过去五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村集体利用区位优势,将闲置土地、旧厂房等资产进行整合盘活,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商铺、仓储设施对外出租,形成了稳定的“瓦片经济”。这一模式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持续的现金流,也为本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尽管后期面临收款难题,但在发展初期,租赁产业的确是推动XX村摆脱贫困、实现积累的关键一招。
二是探索多元经济“新路径”。在巩固租赁产业的同时,村两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依托现代农业设施,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等高效农业增加了村民的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深度挖掘乡村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打造民俗文化村,XX村成功转型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培育了“地摊经济”“观光经济”“冰雪经济”以及鼓励村民创业的“微创客”等多种经济模式,有效拓宽了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渠道。
三是共享经济发展“红利”。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富民。五年间,XX村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2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6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21年突破2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2.68万元,直接带动就业超过3800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让广大村民切实体会到了集体发展带来的好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XX村也因此被誉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三)深化乡村治理,建设和谐善治家园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XX村将乡村治理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村庄的“颜值”与“气质”。
一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志愿者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对村内主次干道、房前屋后、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五年间,累计开展全村卫生大扫除超过100场次,集中整治环境问题点位近50处。通过党群携手,共同缔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村民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二是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同时,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