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化发展既有重大机遇
二、长安汽车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本次大会,感谢大家对中国长安汽车的关心支持。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长安汽车于7月29日正式成立,作为成立仅79天的新汽车央企,我简要报告一下基本情况。中国长安汽车旗下拥有143家控股子公司,从业人数14.5万人,资产总额3087亿元。核心资产和业务主要为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全球数智新能源品牌。我们的使命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铸就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下面,我分享对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化发展的一些认识。
一、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化发展既有重大机遇,又面临众多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数智新汽车必将成为真正的未来,未来汽车就是可自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2025年1-7月,中国乘用车L2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3%;预计到2030年,L2辅助驾驶将成为标配,L3及以上自动驾驶搭载率将超10%,L4级别的自动驾驶将逐步推广。
汽车正向陆海空立体出行生态延伸,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随着汽车产业与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未来出行将进入“上天入海、纵横天下”的大生态。新兴产业未来市场规模空间巨大,预计到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超XX亿美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XX亿美元。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全球化可以推动产业与用户双赢。在基础协议、功能安全等核心领域实现全球标准化,既能帮助车企减少重复研发与认证投入、降低产业链成本,又能让消费者享受“跨国无缝衔接”的智能出行体验。
在构建全球标准体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挑战。
一是由于现行技术路线对长尾场景很难快速采集完善,使突发的、复杂的、小概率的危险场景难以系统性优化,给社会安全带来挑战。
二是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应用场景需要“标准先行”,但汽车产业还缺乏经验。AI、大模型等技术正以周为单位快速迭代,但与之对应的标准面临制定周期长,协调资源多、论证要求严等情况。
三是全球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仍存在一定壁垒。一方面,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给企业生产和检测带来了成本压力和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各国标准在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等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面临重复认证、多重合规困境。如,部分国家eCall标准差异较大,导致同一车型增加软硬件适配与认证成本。
二、长安汽车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持续推进三大计划落地见效。
我们全力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面向全球用户,持续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