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望来路
二、正视当下
三、擘画未来
在XX镇乡村振兴推进会暨九九重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老前辈,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欢聚一堂,召开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并借此机会,与各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共度九九重阳佳节。首先,我谨代表XX镇党委、政府,向在座的各位老同志、老前辈,并通过你们,向全镇所有的老年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康健、生活愉快、阖家幸福!
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凝心聚力、共话桑麻的真诚座谈会。刚才,我们听取了部分村(社区)负责同志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分享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也认真聆听了镇、村老年协会会长们充满智慧和深情的发言。大家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对家乡发展的赤诚之心和担当精神,特别是老同志们表示要发挥余热、宣传家乡、引贤聚才,让我们深受感动、倍感振奋。你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XX镇最宝贵的财富;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最坚实的依靠。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结合大家刚才的发言和我们近期的调研思考,我就下一阶段全镇如何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回望来路,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实在成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和“工贸带动”双轮驱动,全镇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推动乡村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为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一是产业筋骨更加强健,发展的“压舱石”更稳固。我们立足XX镇作为全国三大五金水暖生产基地之一的独特优势,持续推动特色产业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全镇水暖卫浴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放大,有力带动了超过1.3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每年创造的工资性总收入超过9.36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3年,全镇12个村(社区)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542.84万元,彻底告别了“空壳村”,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源头活水”。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2023年,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至18972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数据背后,是我们每一个村、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奋斗者辛勤汗水的结晶。
二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的“吸引力”更彰显。我们始终坚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来抓,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近年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多方筹措资金,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例如,我们筹资70万元拓宽了XX公路部分路段,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我们系统推进污水治理、农村公厕建设和“厕所革命”,让乡村环境更加清爽洁净。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批“美丽庭院”、“乡村微景观”和“美丽乡村小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实景。就在今年,我们还计划实施51个乡村振兴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过3000万元,这些投资将进一步补齐我镇在道路交通、农林水利等方面的短板,让乡村的“面子”更靓丽,“里子”更充实。
三是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发展的“向心力”更强大。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老年协会、乡贤参事会、热心企业和广大群众等社会各界力量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在村级事务决策中,我们总能听到来自老年协会老同志们理性的声音;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的关口,总能看到乡贤们带头示范、奔走协调的身影;在扶贫济困、奖教助学的现场,总能看到本土企业家们慷慨解囊的善举。正是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构成了我们XX镇奋勇争先、和谐共进的最美风景线。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全镇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其中更饱含着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无私奉献和鼎力支持。你们过去为XX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又为XX镇的未来献计献策,这种“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二、正视当下,在分析形势中抢抓机遇,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正视短板,更要善于抓住机遇。
从挑战来看,我们面临三大核心制约要素。一是“地”的瓶颈依然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镇建设用地指标日趋紧张,土地碎片化问题也客观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二是“钱”的来源亟待拓宽。当前我们的乡村建设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如何有效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三是“人”的短板亟需补齐。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如何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情怀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何培育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之忧。此外,各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从机遇来看,我们迎来了三大黄金发展契机。首先是政策的“东风”正劲。当前,国家、省、市都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各类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农林水利等专项资金持续加大投入。这为我们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争创各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窗口期。我们必须闻风而动,主动对接,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其次是产业的“根基”坚实。我镇强大的水暖卫浴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