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一)从政治维度看
(二)从民生维度看
(三)从发展维度看
二、聚焦重点任务
(一)突出“治”的重点
(二)强化“保”的举措
(三)着眼“转”的长远
三、健全保障机制
(一)压实各方责任
(二)完善制度体系
(三)动员社会参与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班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荣幸能在此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班上作研讨发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近期系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我对“为什么护生态、怎样护生态、靠什么护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学习体会和实践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石。
(一)从政治维度看,生态环保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彰显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做好生态环保工作不是一般的业务工作,而是检验各级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治理黑臭水体等硬仗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
(二)从民生维度看,生态环保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从“求生存”转向“求生态”。我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五年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12.3个百分点,这既是肯定,更是鞭策。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区域的扬尘污染、部分河段的水质波动、少数企业的偷排漏排等问题,仍让群众心存不满。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让群众共享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生态红利。
(三)从发展维度看,生态环保是推动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等举措,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二、聚焦重点任务,以系统思维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持久战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突出“治”的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三源”治理,推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推广,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在碧水保卫战方面,以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为核心,统筹推进“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提升行动,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在净土保卫战方面,严格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
(二)强化“保”的举措,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