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
(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二、正视问题
三、聚焦重点
在XX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现场观摩和集中开会的形式,召开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现场看、当面比、会上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动员全县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今天上午,我们集中观摩了XX镇、XX镇等几个镇村的乡村振兴项目,包括XX村的挂面产业帮扶项目、XX现代农业园区项目、XX村的道路光伏与集中供水项目、XX村的山地苹果帮扶项目、XX村的养鹅项目、XX村的重点镇水厂项目以及XX镇的料包厂项目。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感受到了农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这些项目,有的立足资源禀赋,做强了特色产业;有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有的创新发展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有特色、有亮点,为全县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经验。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全县“三农”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深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聚焦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存在返贫风险的重点人群,精准识别、靶向施策。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纳入监测对象82户201人,并已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全年成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34户788人。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们的防线是牢固的,我们的工作是扎实的,为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根基。
(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增强了乡村发展的“造血”功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午我们看到的挂面、苹果、养鹅等项目,就是我们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我们不仅仅满足于种得出、养得活,更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XX镇的料包厂项目,就是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配套发展的有益尝试,把农产品“原料”就地加工成“商品”,有效提升了附加值。正是得益于产业的有力支撑,我县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64元,同比增长7.2%,增速喜人,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的“面子”和“里子”。我们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实施了一大批强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程。从“四好农村路”建设到破损路段的及时整治,从XX村的道路光伏项目到XX镇的气化乡镇建设,从分散式供水到XX村的集中供水改造和XX村的重点镇水厂项目,农村的基础设施网络越织越密,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我们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清理“脏乱差”,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我们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委组织部持续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管理、培训和考核,督促他们沉下身子、融入群众,遍访农户、熟悉村情,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发展的“领路人”。各级帮扶干部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送政策、解难题、暖民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凝结着全县上下的智慧和汗水。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措施得当、干劲充足,就一定能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胜利。
二、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三农”工作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思想认识仍有偏差,“歇歇脚、松口气”的心态依然存在。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一些干部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误思想,认为工作重心可以转移了,工作力度可以减弱了。在工作中表现为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作风不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显绩、轻潜绩”的倾向,对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缺乏足够耐心和定力。
二是产业基础仍然薄弱,联农带农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但总体来看,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还不高,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不够,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些产业项目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村集体经济实力总体偏弱,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还不多。如何让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顶梁柱”,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破解的课题。
三是返贫风险依然存在,监测帮扶的精准度有待提高。当前,防返贫监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精准、及时地发现风险。一些农户因大病住院、意外事故等陷入困境,我们的排查是否做到了全覆盖、无遗漏?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