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三、聚焦重点、标本兼治
在XX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委托,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前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原因,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化整治、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县农业农村局的同志已经通报了上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指出的问题客观中肯,提出的建议具体实在,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清醒的认识把握专项整治的阶段性特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资金,就是我们推进这一宏伟事业的“粮草”和“血液”,其使用管理的安全、规范、高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围绕资金拨付、项目建设、资产管护等关键环节开展了大量的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据初步统计,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至今,全县共排查梳理各级各类乡村振兴项目XXX个,涉及资金总额达XX.XX亿元。通过多轮次的排查和整改,我们有效规范了一批项目管理流程,健全了一批财务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县自查及监督检查发现的XXX个问题中,已完成整改XXX个,整改完成率达到XX%;累计追回和盘活各类闲置、沉淀及不当使用资金XXXX余万元,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梗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初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审视问题,用“显微镜”剖析差距。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我们日常督导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些问题甚至相当顽固和普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统筹协同的力度仍显不足,“各自为战”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发力。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部门之间联动不紧密,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等部门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结果互认等方面还存在壁垒,未能形成“一盘棋”的监管合力。责任压得还不够实,一些单位和乡镇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导致整治工作在基层末梢的穿透力不足。此外,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和监督者,其参与度还不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监督网络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监督检查的方式仍待创新,“传统路径”的依赖尚未根本改变。目前,我们的监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听汇报、查台账等传统手段,对资金流量大、涉及主体多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进行精准穿透式排查的力度还不够。对于一些隐蔽性强、专业性高的新型问题,发现和甄别的能力有待提升。比如,如何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如何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绩效进行独立评估,这些现代化、智能化的监管方式探索不足、应用不广,“运动式”检查多、“常态化”监督少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三,基层用款的效能仍未充分释放,“不敢用”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获得产业项目收益、集体分红等资金后,由于对相关资金的使用政策、审批流程、报账规范掌握不透彻,加上担心“用错了”要担责,存在较为普遍的“不敢用、不愿用”的畏难情绪。这直接导致大量本该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再生产投资或村民分红的资金在账上“沉睡”,变成了闲置资本。资金滞留不仅严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也挫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违背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初衷。
第四,项目后续的管护仍存短板,“重申报轻运营”的思维尚未彻底扭转。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项目谋划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对于项目建成后的长期运营和资产管护,缺乏系统性思考和前瞻性布局。“重建设、轻管理、弱运营”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有的产业项目,建成之日即是闲置之时;有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明确的管护主体和稳定的管护经费,很快就出现破损毁坏。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宝贵资金的巨大浪费,更损害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声誉,部分项目甚至沦为群众口中的“半拉子工程”和“闲置资产”,与我们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背道而驰。
同志们,上述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也有制度机制层面的漏洞,更有工作作风层面的短板。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深挖根源、对症下药,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决不能视而不见、避重就轻。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高度的自觉扛起专项整治的政治责任
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看似是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民心问题。抓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更高层面,从更深层次来认识和把握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第一,要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对巩固执政根基的极端重要性。乡村振兴资金,每一分都承载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确保其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惠及到千家万户,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检验我们是否做到“两个维护”的经验交流。反之,如果资金监管不力,出现跑冒滴漏、挤占挪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的将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侵蚀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必须把资金监管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确保党的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第二,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角度,深刻认识其对护航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