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一)突出价值引领
(二)突出文脉传承
(三)突出精细治理
四、强化担当、狠抓落实
在XX县城市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城市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总结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的表彰会,更是一次深化拓展的动员会,对于我们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的宏伟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会议通报了我县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获得的各项表彰,几家单位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在新的起点上凝聚再出发的思想共识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推动城市面貌和市民文明素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回顾走过的路,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凡,经验弥足珍贵。
我们成功摘取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这是我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结出的硕果,极大地提振了全县上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我县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七大项、108小项指标上付出的艰辛努力。根据上一轮的测评数据反馈,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完好率超过98%,公共交通准点率达到96%,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更是持续保持在98%以上的高位。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XX镇XX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XX镇XX村、XX镇XX村经过严格复查,继续保留了“全国文明村镇”的崇高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的城乡环境品质得到了系统性提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创建工作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过去三年,我们累计投入超过3.8亿元,完成了68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惠及居民超过1.5万户。我们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通了XX路、XX路等一批“断头路”,新增公共停车位超过3000个,新建和改建“口袋公园”45处,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2.5%,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在农村,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5%,城乡发展的差距正在有效缩小。
我们的社会文明风尚日益浓厚。我们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了“XX实践”特色品牌。全县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10万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超过5000场次,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我们大力选树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行动深入人心,市民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有礼,城市的“内在气质”得到了显著升华。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一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乱停乱放、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仍偶有发生;城乡文明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还跟不上“硬件”发展的步伐;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荣誉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开创。我们必须把已有的成绩作为新的起跑线,绝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懈怠思想,要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推动我县城市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有凝聚力,才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城市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化城市的“灵魂”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城市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如果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XX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就必须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比翼齐飞”。城市文明建设,正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这一重要载体上的具体实践。它不仅仅是城市形象的“面子”,更是城市发展的“里子”,是决定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一个文明的城市,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从而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第二,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了更高的期待。城市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新期待。它涵盖了从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到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抓好城市文明建设,就是抓住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
第三,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是提升XX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政策、资源竞争,转向包括文化、环境、服务在内的综合实力竞争。城市文明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地方重要的“软实力”和金字招牌。一座文明的城市,更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能吸引高端项目和优质资本。良好的城市文明环境,本身就是最优的营商环境。我们必须把城市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通过持续努力,让文明成为XX最靓丽的名片,让XX成为各类人才向往、各类客商青睐的投资兴业热土。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把握城市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