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成绩、直面差距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三、聚焦重点、狠抓落实
(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
(二)以“应进必进”为标准
(三)以“大整顿大提升”为抓手
(四)以“一把手走流程”为镜鉴
(五)以“帮办代办”为纽带
在XX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化营身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是一场深刻的、必须打赢的自我革命。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合力攻坚,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XX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直面差距,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全市各级各部门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我们的政务服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在企业开办环节,我们已成功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全流程审批时限从过去的120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46个工作日以内,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制度的创新和流程的再造,更是我们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我们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满意度接近100%,州级工单满意度高达99.73%,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我们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市人民法院通过高效的案件执行,帮助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赢得了“优化营商环境卫士”的赞誉,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值得肯定的亮点。
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问题就在眼前。对标国内一流水平,对标上级部门的最新要求,对标企业和群众的殷切期盼,我市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短板和弱项。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和干部还没有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关乎全局的战略高度,存在“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认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事,是业务部门的事,没有将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仍然习惯于“坐堂审批”,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在个别窗口依然存在。这种思想上的滞后,是制约我们营商环境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最大障碍。
二是政策落实的“梗阻”尚未打通。一些惠企利民的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在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上还存在堵点。有的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不知道、不了解、不会用;有的政策执行打了折扣,申请门槛过高、程序繁琐,让企业望而却步;有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得不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
三是服务能力的“短板”亟待补齐。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应进必进”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仍然游离于政务服务大厅之外,没有实现集中办理。大厅窗口“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的模式在一些领域还存在授权不充分、运行不顺畅的问题,所谓“一窗受理”变成了“一窗收发”,并未实现实质性的效率提升。个别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精、作风不实,对政策一知半解,服务态度生硬,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和满意度。
四是法治环境的“基石”仍需夯实。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规范涉企执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兑现政府承诺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承诺不兑现、执法检查过于频繁等问题,虽然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极大,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市场的信心。
同志们,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必须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下大力气、用真功夫,逐一破解这些难题,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系统性思维和全局性视野擘画营商环境新蓝图
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一项孤立的、事务性的工作,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其前进方向。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能够节约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我们抓营行环境,本质上就是抓民生。要把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已经从过去拼资源、拼政策的“硬实力”竞争,转向了拼环境、拼服务的“软实力”比拼。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我们XX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个“强磁场”,吸引和集聚更多优质生产要素。我们要牢固树立“环境是金”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名片”、项目建设的“第一保障”、产业发展的“第一支撑”,以环境之“优”,促经济之“进”。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课题。上级部门明确要求,要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市场化,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壁垒和不合理限制,保障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法治化,核心是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供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法治精神贯穿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全过程,严格依法行政,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确保政府言出必行、有诺必践。国际化,核心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虽然我们是内陆城市,但也要有开放的胸襟和视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标准和治理水平。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深刻领会这三个层面的重大意义,把优化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