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
二、对标先进、示范引领
三、聚焦重点、攻坚克难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全覆盖
2.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制度执行全覆盖
3.安全管理机构设立和专职安全员配备全覆盖
4.新进场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核查全覆盖
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编审和论证全覆盖
7.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全覆盖
8.大型起重机械等关键设备备案、安拆、验收、使用管理全覆盖
9.施工用电“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规范设置全覆盖
10.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全覆盖
11.安全防护设施按规范搭设和验收全覆盖
12.现场安全隐患自查自纠自改全覆盖
13.项目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全覆盖
14.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监管全覆盖
15.对分包单位一体化安全管理全覆盖
16.安全生产费用足额提取和规范使用全覆盖
1.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
2.起重机械安全专项整治
3.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整治
4.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整治
5.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整治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整治
7.消防安全和动火作业专项整治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9.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建筑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10.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11.房屋市政工程以外的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整治
四、强化担当、狠抓落实
在XX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
刚才,我们集体观摩了XX县XX华府项目。这个项目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智慧工地应用、精细化过程管控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可推广的样板。XX县住建局、XX集团等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做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清醒认识把握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复杂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住建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DEN。特别是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后,我们接续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安全监管的效能和水平稳步提升,全市住建领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成绩值得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各建筑业企业和一线从业人员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住建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的根基尚不牢固,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安全生产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可能一退千里。从今年1-7月份的情况看,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数起,造成数人死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传统事故类型占比依然高达70%以上。这些冰冷的数字,每一件事故背后都是一个或数个家庭的破碎,都是我们工作中必须深刻反思的惨痛教训。
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效益、轻安全,重进度、轻管理的错误倾向。在他们眼中,安全投入是“成本”而非“投资”,安全规程是“束缚”而非“保障”。这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一些基层监管人员也存在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认为安全生产是老生常谈,检查工作满足于“走了、看了、记了”,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较真碰硬精神。
第二,责任链条的“断点”依然存在。企业主体责任悬空、层层衰减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项目将安全责任简单地以“一纸文书”的形式下推给分包单位、班组甚至个人,总部对项目的安全管控有名无实。监理单位现场履职不到位,对违章指挥、违规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有效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政府的监管责任在某些环节也存在“缝隙”,导致一些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第三,风险防控的“盲区”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深基坑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日益增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广泛应用,给我们的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城镇燃气、房屋使用安全、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等领域的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le,都可能酿成大祸。
第四,人员素质的“短板”依然存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一线作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就匆忙上岗,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成为流动的“定时炸弹”。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感,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就是要让大家亲眼看一看标杆是什么样,亲身想一想差距在哪里,从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推动我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对标先进、示范引领,以科技赋能和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刚才我们观摩的XX华府项目,为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他们的经验,核心在于抓住了两个关键:一个是“智慧赋能”,一个是“精细管理”。这正是我们破解当前安全生产难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全市各地区、各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把好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行动。
一要向“智慧化”要安全。要摒弃“人海战术”“经验主义”的传统管理模式,主动拥抱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XX华府项目应用的BIM+物联网安全监测系统,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通过在塔吊、升降机、深基坑、高大模板等关键部位布设传感器,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测和自动预警,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们利用AI视频监控系统,自动识别工人未佩戴安全帽、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等不安全行为,并第一时间进行语音提醒和后台记录,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他们建立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不仅杜绝了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工地,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入场人员都经过了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各地住建部门要把“智慧工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出台激励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新建大中型工程项目“智慧工地”覆盖率达到100%。各建筑企业要加大安全科技投入,积极应用成熟可靠的智慧管理技术,让科技为安全生产站岗放哨。
二要向“精细化”要效益。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精”和“细”上下功夫。XX华府项目推行的“安全晨会”制度、班前安全技术交底“二维码”化、安全隐患排查“随手拍”闭环整改等做法,看似小事,却把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