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严峻形势
二、聚焦关键领域
(一)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
(二)在安全生产方面
三、强化组织保障
(一)要全面拧紧责任链条
(二)要健全完善联动机制
(三)要严肃强化督查问责
在XX市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市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秋冬季的重点工作。刚才,市安委办负责同志通报了全市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并对具体任务作了部署,讲得很好,我都同意,请大家务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以最高站位扛起安全发展政治责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生产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是一项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一条必须牢牢守住民生底线。今年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安全生产和防灭火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平静的表象下依然暗流涌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回顾近两年的情况,教训依然深刻。2023年春季,我市发生的一起草原火灾,过火面积近9万亩,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和生态创伤是实实在在的;同年10月,发生在XX公司的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导致1名工友失去了宝贵生命,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这些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安全生产的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松动,就可能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严重后果;防灭火的防线只要出现一个漏洞,就可能造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巨大灾难。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当前,我市已进入秋冬季,天干物燥,大风天气增多,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持续攀高,历来是火灾高发期。同时,第四季度是各类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高峰期,企业为抢工期、赶进度、增效益,容易出现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现象,加上冬季用火用电用气量剧增,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的压力陡然增大。特别是国庆长假在即,旅游出行、商贸活动集中,人流、车流、物流量巨大,各类风险隐患进一步集聚,安全防范工作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
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抓好当前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要坚决克服“看不到风险就是最大风险”的麻痹思想,克服“不出事就是没事”的侥幸心理,克服“重发展、轻安全”的错误倾向,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把安全防范的各项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这条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聚焦关键领域,实施精准防控,以最硬举措筑牢安全稳定坚固防线
面对秋冬季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一)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做到“三个到位”。
第一,源头管控必须到位。火灾的发生,根子在火源。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火源管控作为防灭火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落实林长制,将防火责任网格化、精细化,确保每一片山林、每一块草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负责。要加密重点防火区、林缘地带、旅游景区的巡护频次和密度,在所有进山路口设立检查站,严禁一切火源火种进山入林。要严厉打击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林区吸烟等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强大震慑。针对秸秆“禁烧”这一老大难问题,要疏堵结合,一方面加大禁烧宣传和巡查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监测预警必须到位。与火魔赛跑,关键在一个“早”字。要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的综合效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火情监测体系。“人防”上,要发动护林员、草管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深入一线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确保火情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报告。“技防”上,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对重点区域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监测,提升火情早期识别能力。气象、应急、林草等部门要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高火险预警信息,并严格落实逐级“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防灭火一线,指导群众采取避险措施。
第三,应急准备必须到位。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要立足于打大火、打硬仗,全面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应急预案要再完善,针对秋冬季火灾特点,进一步优化力量调动、物资调配和扑救方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扑火力量要再加强,各类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要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关键时刻要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要推动救援力量和装备物资向高火险区、重点地段前置布防,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打早、打小、打了”。要加强实战化演练和扑火技能培训,尤其要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