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筑牢政治忠诚
二、深化改革攻坚
三、坚持创新驱动
四、弘扬崇高精神
五、加强组织领导
在XX市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今天在此隆重集会,表彰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既是一次总结成绩、表彰先进的鼓劲大会,更是一次明确任务、开拓未来的动员大会。首先,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全市卫生健康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卫生健康事业,是一项守护生命、呵护健康的光荣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过去一个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特别是世纪疫情的重大考验,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事迹。实践充分证明,XX市的卫生健康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全市人民对大家的奉献是衷心感谢的!
当前,XX市正处在加快建设“生态强市、魅力XX”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卫生健康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崇高职业精神和医者工匠精神,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下面,围绕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筑牢政治忠诚,在坚定正确方向中彰显使命担当
卫生健康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特别是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到卫生健康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机制,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要坚守人民至上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立场。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要将工作重心下沉,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出台任何一项政策,都要首先思考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是否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当好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要做到绝对忠诚可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现实的,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拒腐防变。要以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在卫生健康领域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
二、深化改革攻坚,在破解瓶颈制约中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群众对更高水平、更加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充满期待。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要着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深化医改的主战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上持续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率。要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集中力量建强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专科,打造技术高地,提升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能力,努力减少患者外转率。同时,要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会诊、日间手术等模式,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要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人民健康的“守门人”,是整个服务体系的网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抓基层、强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要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让人才、技术、管理真正流动到基层。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补齐设备、用房等硬件短板。要全面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内涵,提高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群众满意度,真正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
要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是一个整体,必须协同发展、形成合力。要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好医保基金的战略性购买作用和对医疗服务的激励约束作用。要巩固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进一步挤压价格水分,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要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规范诊疗路径,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通过联动改革,既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也要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还要让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在服务发展大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