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
二、深化认识
三、聚焦重点
(一)筑牢安全底线
(二)深化价值阐释
(三)突出数字赋能
(四)强化产业融合
四、强化保障
在XX市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专题会议,核心议题是研究部署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这项工作,事关城市文化根脉的延续,事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工作推进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面,结合大家的讨论,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承前启后中把握试点建设的重大机遇
XX市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全球少有的坐拥多项世界级遗产的地区,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先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赋予我市的重大责任。自2023年成功入选XX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以来全市上下围绕试点建设目标,统筹谋划,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围绕试点建设的硬性指标,对标对表,制定了具有我市特色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域统筹、分步推进、串珠成线、面体结合”的工作路径,为系统性推进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资源家底基本摸清。按照省里提出的“资源底数全覆盖”要求,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各类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系统普查、登记和建档工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全面的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参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标准,逐步完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档案,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是重点项目初见成效。坚持以项目化方式推进试点工作,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带动性的项目已经启动并取得积极进展。XX山-XX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珍水XX堰”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初具声势,道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转化工作有序展开。特别是XX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成立,为我市汇聚专业人才、深化遗产研究提供了高能级平台。
四是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周、文化讲座、展览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点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遗产价值的现代转换和市场化路径尚在探索之中,缺乏现象级的文创产品和产业龙头;数字化赋能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遗产的“活化”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烦恼,必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试点建设,既是荣誉,更是考验。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全力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
二、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在对表看齐中扛起遗产保护的时代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和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这些重要论述精神,是推进我市试点建设工作的首要前提。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赓续民族文化根脉的固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XX市的每一处古迹、每一项非遗、每一段传说,都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是XX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遗产,就是守护城市的灵魂,就是留住文化的根脉。决不能以牺牲遗产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让承载着数千年文明的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黯然失色。这是必须牢牢守住的政治底线和历史底线。
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到,推动遗产活化利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之源。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富矿”。试点工作的核心要义,正在于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要彻底摒弃“保护就是把遗产圈起来”的陈旧观念,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系统思维。通过科学的、创造性的转化和利用,可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无论是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文创产业,还是提升城市品位、优化营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我市最独特的竞争力和最持久的吸引力。可以说,试点建设工作抓得实不实、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市未来发展的成色和后劲。
第三,必须深刻认识到,打造试点示范标杆是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应有之义。XX省将我市纳入首批试点县,是对我市丰富遗产资源的肯定,更是对我市工作能力的信任和期许。试点,意味着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不仅要完成省里规定的“硬性指标”,更要结合XX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XX经验”。要站在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XX省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以“勇争一流”的志气和“走在前列”的担当,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统筹保护传承的示范地,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守正创新中谱写遗产事业的崭新篇章
试点建设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下一步,要紧紧围绕“保护、传承、利用”三大核心任务,以项目化思维、产业化思路,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筑牢安全底线,构建全域系统保护新格局
保护是传承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1”,后面再多的“0”都毫无意义。
首先,要实现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系统性保护”的转变。要持续深化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动态更新的资源信息数据库,不仅要记录遗产的“前世今生”,更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健康监测和风险评估。要全面落实《XX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城等各类要素,将遗产保护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划定并严守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保城乡建设不破坏历史风貌,发展项目不威胁遗产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