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中心大局
三、坚持从严治校
在XX市委党校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党校系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党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当前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战略性任务,研究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市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刚才,几位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的宏大叙事中,党校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大大加强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校要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校的独特价值,为我们办好党校、建好党校、管好党校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悟“为党育才”的时代内涵。人才是第一资源,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隘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前所未有。市委立足XX资源禀以及比较优势,明确了以海洋经济、新能源产业为主攻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成功引进落地超10亿元重大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98亿美元,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同时,知识恐慌、本领赤字的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依然存在,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新挑战,有的同志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逮。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自觉承担起为党培育政治坚定、能力过硬、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的历史使命。“育才”之要,不在于培养一般的技术官僚,而在于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关键少数”。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刻领悟“为党献策”的实践要求。“献策”是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要阵地的职责所在,是党校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新实践,许多领域都是“无人区”,许多问题都是“新考题”。无论是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还是深化园区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无论是推进“干部联村、一村一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还是依法治理宗教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党校不能置身事外,不能满足于坐而论道。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对策性研究,努力成为市委市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高水平思想库和热点。“献策”之本,在于求实、求是、求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教研人员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论文写在XX的大地上,把对策建议提到群众的心坎上、提到决策的关键处。
全市各级党校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一初心坚守好、践行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不断开创我市党校工作新局面。
二、聚焦中心大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党校工作必须与党的中心任务同频共振,与地方发展大局深度融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党校系统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价值、贡献力量。
第一,要聚焦理论武装,在“为党育才”中筑牢思想根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校的第一职责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必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构建全面系统、常态长效的学习教育机制。要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课程设置要突出主课地位,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70%。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现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深邃的理论讲清楚、把鲜活的思想讲透彻,引导学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为。要紧密结合XX实际,深入解读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发展海洋经济的蓝色构想、壮大新能源产业的绿色路径、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方略,转化为学员们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有效方法,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第二,要聚焦能力提升,在“为党育才”中锻造过硬本领。新时代的干部,不仅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党校的培训要精准对接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需求,着力弥补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要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围绕海洋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开设专题培训班次,邀请行业专家、领军企业家、一线实干家走上讲台,帮助干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专业素养。要强化实践实战能力训练。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要把课堂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