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系统思维
二、坚持统筹兼顾
三、坚持内涵驱动
在XX市教育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在这里召开教育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各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同志们,共同分析当前XX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共同谋划未来XX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昨天,来自XX第一中学、XX小学、机关幼儿园、XX实验学校等11所学校的代表,围绕“怎么看XX教育”和“怎么抓XX教育”这两个核心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饱含责任感的意见建议。大家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切中肯綮,提对策精准务实,充分体现了XX广大教育工作者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听后很受启发,也深感责任重大。市委办公室、市教育局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条梳理、建立台账,能立即解决的要现场交办、马上就办;需要统筹研究的,要拿出方案、限期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人才,而人才的根本在教育。回顾过去,XX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4年底,全市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13万人,专任教师队伍达到8100余人。自“十三五”以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超过百亿元,一大批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落地实施,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以及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智慧与奉献。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为XX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所有教育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好上学”到“上好学”的迫切期盼,XX教育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公民办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亟待破解;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尚未完全发挥。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烦恼,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考题”。办好人民满意的、让XX人民感到骄傲的教育,是市委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GAME,举全市之力,推动XX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下面,围绕“怎么抓好XX教育”,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公民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都难以取得长久成效。必须树立全局观和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同发展,特别是要处理好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关系,实现两者从“各自为战”到“一体两翼”的深刻转变。
首先,要明确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公办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压舱石”和“主心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其主体地位。要持续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确保其在保障教育公平、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兜底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的有益补充。要引导民办学校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鼓励其在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国际化教育探索等方面大胆尝试,形成与公办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要坚决摒弃“非公即弱”或“唯民是优”的片面观念,确立公办与民办在法律地位、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的原则,营造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发展环境。
其次,要打破资源壁壁,促进深度融合。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XX教育这片大海上同舟共济的航船。要积极探索建立公民办学校的联动发展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探索建立“教师蓄水池”,推动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短期指导、民办学校优秀教师到公办学校跟岗研修的双向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增值。在教学教研上,可以建立跨学校的联合教研组、备课组,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评比活动,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管理模式上,鼓励公民办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相互借鉴现代学校治理经验,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机制创新,让公办的“稳”与民办的“活”相互激荡,共同提升XX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坚持统筹兼顾,绘就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新画卷
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教育公平最大的短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战场在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