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基铸魂:以组织之力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一)优化组织设置
(二)建强党员队伍
(三)完善制度机制
二、产业赋能:以党建之效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一)科学规划布局
(二)培育经营主体
(三)推动三产融合
三、治理提质:以党建之能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一)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推进生态环境整治
在全市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党建则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近年来,〔X〕始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关键,以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为保障,探索出一条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县的探索与思考。
一、强基铸魂:以组织之力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只有把党组织建得强、把党员队伍育得优、把制度机制落得实,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保障。我县坚持从组织建设、队伍培育、制度完善三方面发力,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优化组织设置,让党组织“扎根”产业一线
打破传统“一村一支部”的局限,按照“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在产业链、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关键节点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全县已建立产业党组织个,覆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带动名党员投身产业发展。比如〔X〕,依托万亩柑橘产业带成立柑橘产业联合党支部,将分散的种植户、合作社党员凝聚起来,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打造“〔X〕蜜橘”品牌、统一对接电商平台,今年柑橘销售额突破万元,带动周边户农户户均增收元。
(二)建强党员队伍,让带头人“领航”发展方向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拓宽选人视野,从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选拔名优秀人才担任村书记,占全县村书记总数的%。同时,实施“党员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开展村“两委”干部、产业党员专题培训余场,覆盖党员余人次,重点提升政策理解、产业发展、矛盾调解能力。此外,推行“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制度,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服务群众中亮身份、作表率,今年以来全县党员累计为群众办实事余件。
(三)完善制度机制,让党建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建立“县委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的三级党建责任体系,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同时,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今年以来全县村级重大事项公开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此外,设立万元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产业党组织建设、党员创业扶持,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产业赋能:以党建之效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我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规划引领、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从“零散化”向“集群化”、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增收。
(一)科学规划布局,锚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农业农村、文旅、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全县个乡镇开展产业调研,结合各地资源特点制定《〔X〕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每个乡镇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比如〔X〕依托生态优势,确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在党组织引领下,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亩、森林民宿家,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万元;〔X〕则聚焦优质水稻种植,建立“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打造“〔X〕香米”品牌,产品远销上海、广东等地。
(二)培育经营主体,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