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教育系统2025年中秋国庆节前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认清双节廉政风险特殊性

  (一)双节是师德师风“考验期”

  (二)双节是群众关切“聚焦期”

  (三)双节是风险防控“关键期”

二、剖析教育系统双节突出风险点

  (一)招生就业领域:警惕“暗箱操作”

  (二)物资采购与基建领域:警惕“利益输送”

  (三)师德师风与学生管理领域:警惕“微腐败”

三、抓实双节廉洁防控硬举措

  (一)以“学”铸魂

  (二)以“严”立规

  (三)以“治”固本

在教育系统2025年中秋国庆节前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秋月圆映初心,国庆华诞担使命。在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针对教育领域“节日腐败”易发多发特点的精准提醒。教育系统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万千家庭期盼,双节期间的廉洁作风不仅是干部教师个人形象的“经验交流”,更是教育公信力的“守护者”。当前,教育领域招生录取、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师德师风等环节仍存在廉政风险,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敲响警钟。今天,我讲三个方面意见,与大家共同筑牢廉洁防线。

一、认清双节廉政风险特殊性,深刻把握教育系统廉洁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系统不同于其他行业,双节期间的廉政风险既涉及行政权力运行,更与师德师风、群众利益紧密关联。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双节对教育系统的特殊考验,从思想根源上树牢廉洁意识,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双节是师德师风“考验期”,关乎教育队伍形象

教育工作者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塑造,双节期间的作风表现更是师德师风的直观体现。一方面,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若在节日期间收受家长礼品礼金、接受宴请,或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不仅违背师德规范,更会在学生心中埋下“利益至上”的错误种子;另一方面,教育行政干部若在节日期间违规审批项目、干预招生录取,将严重破坏教育公平,损害群众对教育的信任。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查处的师德失范案例中,60%发生在节日期间,如某中学班主任在中秋期间收受家长购物卡,为学生调座位、评三好“开绿灯”,被家长举报后受到撤销教师资格处分;某教育局干部借国庆之机接受学校基建项目承包商宴请,违规泄露招标信息,导致项目招标不公,造成恶劣影响。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双节期间的师德师风防线一旦失守,不仅会毁掉个人职业生涯,更会污染教育生态,必须时刻绷紧师德之弦。

(二)双节是群众关切“聚焦期”,关乎教育公平正义

教育涉及招生、升学、就业、教辅采购等民生热点,双节期间往往是群众对教育公平关注度最高的时期。家长最担心“节日人情”干扰招生录取,如幼儿园入园、中小学分班、高校自主招生等环节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群众最关切“节日腐败”影响资源分配,如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教学设备招标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贫困生资助资金是否发放到位。去年双节期间,我市收到教育领域信访举报32件,其中“招生不公”“教师收礼”“资金滥用”类占比达75%,反映出群众对教育领域节日廉洁的高度关注。如果我们在双节期间出现违纪问题,不仅会引发群众不满,更会影响教育公平的社会认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维护群众利益、守护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双节期间的廉洁自律,让群众感受到教育系统的清风正气。

(三)双节是风险防控“关键期”,关乎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系统资金密集、项目集中,双节期间容易成为廉政风险的“爆发点”。从风险领域看,学校基建工程、教材教辅采购、信息化设备招标等项目,往往在节前进入审批、结算阶段,若监管不严,易出现“节日公关”“利益输送”;从风险形式看,违规行为更趋隐蔽,如通过快递寄送节礼、以“家校联谊”名义组织宴请、借助电子红包收受好处,增加了风险识别难度;从风险影响看,教育领域的节日腐败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更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如劣质教学设备影响课堂效果,克扣食堂经费损害学生健康。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通过加强节日风险防控,累计避免财政资金损失1.2亿元,推动30个问题项目整改到位。实践证明,只有守住双节廉洁关,才能防范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廉政隐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二、剖析教育系统双节突出风险点,精准识别廉洁履职的行为边界

结合近年监督检查和案例分析,教育系统双节期间的廉政风险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物资采购、师德师风等领域。全体干部教师要逐一对照、自查自纠,明确“红线”“底线”,坚决不触碰违纪违法的“高压线”。

(一)招生就业领域:警惕“暗箱操作”,坚守公平公正底线

招生就业是群众最关切的领域,双节期间易出现三类风险:一是“违规招生”风险。在幼儿园入园、义务教育阶段“掐尖”招生、高中自主招生、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等环节,可能存在接受家长请托、收取“赞助费”“打点费”,或违规调整录取名单、篡改学生成绩等问题。如某职业院校招生办主任,在国庆期间接受考生家长20万元“疏通费”,承诺帮助考生违规录取,最终被司法机关查处。二是“就业干预”风险。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校园招聘中,可能存在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朋友子女安排就业岗位,或接受用人单位好处费,优先推荐特定学生的问题。去年,我市某高校就业办干部因在国庆期间收受企业“推荐费”,违规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推荐至国企岗位,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三是“升学辅导”风险。学校教师或教育培训机构人员,可能借双节之机开展“有偿补课”,或推销高价升学辅导资料,诱导学生及家长消费。如某小学教师在中秋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一对一”有偿补课,每小时收费500元,被家长举报后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面对这些风险,必须严格执行“阳光招生”“公平就业”制度,确保招生就业全流程公开透明,坚决杜绝“人情招生”“利益就业”。

(二)物资采购与基建领域:警惕“利益输送”,严守制度规范红线

教育系统物资采购量大、基建项目多,双节期间易出现三类风险:一是“采购寻租”风险。在教材教辅、教学设备、食堂食材、防疫物资等采购中,可能存在与供应商串通,通过提高采购价格、指定品牌型号、虚报采购数量等方式收受回扣。如某中学后勤主任,在中秋前与食材供应商约定“每斤食材加价0.5元”,半年内收受回扣8万元,导致学校食堂成本虚高、饭菜质量下降。二是“基建腐败”风险。在学校校舍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等工程中,可能存在在招标环节泄露标底、在施工环节默许偷工减料、在验收环节违规签字,或收受承包商节礼、宴请等问题。我市某县一中校长,在国庆期间接受基建承包商赠送的金条,为工程违规验收提供便利,造成校舍存在安全隐患,最终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三是“资金滥用”风险。在教育专项资金使用中,可能存在借双节之机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公款购买节礼、公款旅游,或挪用贫困生资助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等问题。去年,我市查处某乡镇中心学校违规使用义务教育经费购买中秋月饼,向教职工发放福利的问题,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针对这些风险,必须严格执行采购招标、工程监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教育系统2025年中秋国庆节前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