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学习浮于表面
2.党建责任落实虚化
3.工作作风不够务实
4.群众联系不够紧密
5.党建业务融合不足
6.党员教育管理宽松
7.党内生活规范缺失
8.党建工作创新乏力
9.年轻党员培养欠缺
10.党建宣传力度薄弱
11.工作执行效能低下
12.大局意识有所欠缺
13.党建载体创新不足
14.民主决策贯彻不力
15.党员思想关怀不足
16.廉政建设存在短板
17.党建规划缺乏统筹
18.组织协调能力薄弱
19.经费管理存在漏洞
20.工作主动意识不强
21.党建台账管理混乱
22.服务党员意识淡薄
23.知识技能学习滞后
24.本位主义思想作祟
25.难题破解能力不足
26.工作效率有待提升
27.活动组织缺乏吸引力
28.工作落实监督缺位
29.团队协作精神缺失
30.督促检查机制不完善
31.工作情绪管理欠佳
32.党建重视程度波动
33.党员发展工作疏漏
34.党建工作规范缺失
35.总结反思意识薄弱
36.上级沟通衔接不畅
37.经验主义思维局限
38.党建阵地建设滞后
39.党员学习缺乏系统
40.工作形式主义抬头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上批评意见建议
1.理论学习浮于表面。在引领党员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时,形式上过于单一固化,多以简单传达文件、宣读内容匆匆了事。缺乏对理论内容的深度研讨和交流,使得党员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难以深入把握其核心内涵与精神实质。这直接导致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现象。
2.党建责任落实虚化。存在较为明显的重业务、轻党建倾向,没有将党建工作提升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对党建工作的规划与部署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履行职责方面存在诸多不到位之处。这使得党建工作在推动业务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党建与业务之间未能形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工作作风不够务实。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有时过于追求速度,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工作质量。例如,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时,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充分,对活动的流程规划、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方面考虑不周,导致活动现场秩序混乱,不仅影响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对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4.群众联系不够紧密。深入基层的频率较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多,对群众的实际需求、困难以及诉求了解不够深入、全面。所组织的为民服务活动,未能充分结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精心策划和安排,导致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难以真正满足群众的期望,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
5.党建业务融合不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未能准确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和融合路径。在推动业务工作开展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不显著,无法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6.党员教育管理宽松。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存在宽松软的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内优良传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深度。同时,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导致部分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战斗力。
7.党内生活规范缺失。“三会一课”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会议记录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也往往走过场,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氛围,未能真正达到红脸出汗、解决问题、促进团结、推动工作的目的,使得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大打折扣。
8.党建工作创新乏力。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习惯于遵循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组织党建活动方面,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无法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9.年轻党员培养欠缺。缺乏对年轻党员系统、全面的培养计划,培养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工作中,给年轻党员提供的锻炼机会和成长平台不足,压担子、交任务不够,导致年轻党员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较为缓慢,难以在党建工作中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影响了党组织的后备人才储备和长远发展。
10.党建宣传力度薄弱。对党建工作的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宣传方式,宣传手段和方法较为落后。未能及时、有效地将党支部的工作成果、先进经验以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导致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单位内部和社会上都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党建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11.工作执行效能低下。对于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有时存在执行不力、拖延的现象。不能及时、有效地将上级的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动,导致一些工作错过了最佳的推进时机,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进度和效果,对党组织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大局意识有所欠缺。在谋划党建工作时,视野不够开阔,往往只局限于党支部自身的情况和利益,缺乏从单位整体发展大局出发的战略思维。与其他党支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机制,难以形成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不利于推动单位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13.党建载体创新不足。开展党建活动时,过于依赖传统的规定动作,缺乏创新和特色。没有紧密结合党支部的实际工作特点和党员队伍的需求,创新丰富党建工作载体,导致党建活动无法满足党员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难以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4.民主决策贯彻不力。在讨论决定党支部重要事项时,民主决策程序执行不到位,没有充分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决策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这使得部分党员对决策结果缺乏认同感和支持度,影响了党员参与党支部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决策的有效执行。
15.党员思想关怀不足。与党员之间的谈心谈话工作开展不够深入、经常,对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思想波动了解不及时、不全面。未能及时给予党员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导致部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所减弱。
16.廉政建设存在短板。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多以会议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党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存在漏洞和盲区,未能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隐患,对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构成潜在威胁。
17.党建规划缺乏统筹。对党建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安排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紧密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导致党建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指引,难以实现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18.组织协调能力薄弱。在组织大型党建活动或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时,组织协调能力不足,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使得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无序的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19.经费管理存在漏洞。在党建工作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经费使用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浪费现象,对经费的使用效益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考核,导致党建工作经费未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质量提升。
20.工作主动意识不强。习惯于被动接受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缺乏主动思考和谋划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