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
二、正视问题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犹存
(二)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有所弱化
(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
(四)制度执行和监督制约存在短板
三、明确要求
(一)强化政治引领
(二)深化警示教育
(三)聚焦关键领域
(四)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XX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重温、再学习、再深化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照检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把我委的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改进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深度。今天的日期是2025年9月11日,距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近十三年。十三年磨一剑,这场深刻的作风之变、社会之变,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身处其中,感受至深。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部”和“总施工队”,发改委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能否落地生根,关系到XX市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系到我们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好这项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领会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中央八项规定,如清风拂面,涤荡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一些顽瘴痼疾,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老大难”问题。这些年来,我委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大力精文减会,干部队伍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普遍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从全国层面看,正风肃纪反腐的力度丝毫未减。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的数据,仅2025年1月份,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430起。而回顾2024年全年,全国查处的相关问题数量也保持在高位。这些数据雄辩地证明,“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土壤还在,高压态势下仍有人不收敛、不收手。
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四风”问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呈现出隐形变异、潜入地下的特点。比如,违规吃喝转入内部食堂、私人会所或“一桌餐”;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通过快递物流、电子红包、提货券等方式进行,更加隐蔽;公款旅游假借党建活动、教育培训、项目调研之名,“穿上马甲”规避监督。这些“新变种”不仅增加了发现和查处的难度,也反映出作风建设面临的斗争依然复杂严峻。
聚焦到我们发展改革系统,我们必须认识到,发改部门手握项目审批、资金分配、规划编制、价格管理等重要权力,是廉政风险的高度集中区。一个项目的审批、一笔资金的流向,背后可能牵涉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我们时刻面临着被“围猎”的风险。近年来,一些地方发改系统发生的典型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些问题是否在我们单位、在我们身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旦在作风和廉洁上出了问题,不仅会毁掉干部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更会严重损害发改委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给我们所推进的重大项目、重大改革蒙上阴影,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因此,全体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一刻不停歇地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二、正视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入查摆我委作风建设的薄弱环节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我们开展作风建设,不能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关键在于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有力解决问题。根据近期开展的作风建设专题调研和自查自纠情况结合上级巡视巡察、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反馈的意见,我们梳理出当前我委在作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犹存,“文山会海”现象尚未根除。这是作风建设中最顽固的堡垒。虽然我们三令五申要精文减会,但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文件层层转发,缺乏结合我委实际的消化吸收和具体落实措施,变成了“二传手”;有的会议准备不充分,议而不决,或者决而不行,效果不彰。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同志存在“蜻蜓点水”式调研,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深入项目一线、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活情况”不够,导致写出的报告、制定的方案与实际情况有偏差,“脚上沾的泥土少了,离群众的距离就远了”。更有甚者,对基层和企业的诉求响应不及时、办理效率不高,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官僚主义。根据相关统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最为突出,这正是我们需要重点警惕和纠治的。
(二)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有所弱化,“推拖绕”问题时有发生。发展改革工作,核心要义就是“发展”和“改革”,这都需要强烈的担当精神。但我们有的干部,在面对复杂矛盾和改革难题时,存在畏难情绪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于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事项,习惯于向上级要政策、等指示,主动跨前一步、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