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问题
(一)源头污染风险犹存
(二)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乱象丛生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二、精准施策
(一)强化源头治理
(二)加强生产经营监管
(三)完善监管体系
三、强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严格执法检查
(三)建立长效机制
在2025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头牵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头系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日益强烈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尺。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就是要全面总结过往工作,深度洞察现存问题,精心谋划未来工作,全力守护好全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正视问题,深刻洞察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事故,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落下,后果不堪设想。回顾过往,尽管我区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
(一)源头污染风险犹存,农产品安全堪忧
农业作为食品生产的源头,其安全状况直接关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在农产品种植环节,部分农户为追求产量,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在蔬菜种植区域,检测发现个别农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了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甲胺磷等农药。在畜禽养殖方面,部分养殖场为促进畜禽生长、预防疾病,超量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甚至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此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一些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未经有效处理,随意排放,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灌溉水源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源头污染风险,是我区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
(二)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乱象丛生,监管难度大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一些小作坊甚至没有基本的生产设备和卫生防护设施,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劣质原料等问题屡见不鲜。例如,部分糕点小作坊在制作糕点时,为降低成本,使用过期变质的面粉,超量添加甜蜜素、色素等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食品流通环节,一些食品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食品储存、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导致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网络食品销售的兴起,更是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网络食品商家资质审核不严,销售的食品来源不明,质量难以保障,而监管部门在网络监管方面还存在技术手段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对网络食品销售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监管合力尚未形成
从监管体系来看,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虽然各部门在职能上有明确分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监管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在监管手段上,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人工检查,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一些隐蔽性较强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此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社会监督的渠道还不够畅通,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精准施策,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整治
针对当前我区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精准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
(一)强化源头治理,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要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登记和使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灌溉水源等进行检测,及时掌握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对受污染的产地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户和养殖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提高检测能力,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生产经营监管,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