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深悟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髓要义
(一)改进调查研究
(二)精简会议活动
(三)厉行勤俭节约
(四)规范各项工作
二、精准剖析违规吃喝问题现实表现
(一)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宴请
(二)违规组织公款支付宴请
(三)出入私人会所吃喝
(四)超标准、超范围接待
(五)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
三、深度探究违规吃喝问题深层原因
(一)党性修养缺失
(二)纪律意识淡薄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四、全力攻坚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举措
(一)强化宣传教育
(二)加强监督检查
(三)严肃执纪问责
专题党课:严守八项规定红线,坚决整治违规吃喝,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强劲作风动力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然而,近期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典型问题,如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村(社区)这一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行动。今天,我围绕这一主题,为大家上一堂专题党课。
一、学深悟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髓要义
中央八项规定自出台以来,就如同一座灯塔,为全党改进作风指明了方向。它涵盖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看似具体细微,实则蕴含深远政治考量,从作风建设切入,全面从严治党,重塑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这表明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村(社区)党员干部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更应深刻领悟其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改进调查研究,夯实群众根基。改进调查研究,要求村(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与实际。只有走进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掌握群众真实需求与实际困难。不可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调研。应带着问题下去,带着办法回来。在制定村(社区)发展规划、推进民生项目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决策契合群众意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党性原则体现。我们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开展工作,赢得群众支持与信任。
(二)精简会议活动,提升工作效能。精简会议活动,旨在杜绝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与活动。在村(社区)工作中,要合理安排会议,确保会议有实质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为开会而开会,浪费大家时间与精力。对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同时,提高会议质量,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会议主题与议程,让参会人员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案走。如此,才能把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实际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更好为群众服务。
(三)厉行勤俭节约,守护公共资源。厉行勤俭节约,在村(社区)层面体现在对每一笔公共资金的使用上。我们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杜绝铺张浪费,珍惜每一分公共资源。在开展村(社区)建设项目、组织活动时,精打细算,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例如在村(社区)环境整治中,合理规划资金使用,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形象工程。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从日常工作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办公用品浪费等,为村(社区)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四)规范各项工作,树立良好形象。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等规定,虽在村(社区)工作中涉及较少,但同样要求我们树立规范意识。在与外界交流合作、开展村(社区)宣传等工作时,严格按规定办事,做到公正透明。在村(社区)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时,规范合作流程,确保合作公平公正,维护村(社区)和群众利益。在宣传村(社区)工作成果时,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虚假,树立村(社区)良好对外形象。通过规范各项工作,提升村(社区)治理水平与公信力。
二、精准剖析违规吃喝问题现实表现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违规吃喝问题在一些地方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违规吃喝作为“四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必须精准聚焦,深刻认识其现实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整治工作。
(一)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宴请,破坏公平公正原则。在村(社区)工作中,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涉及村(社区)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时,相关负责同志接受供应商、承包商的宴请。这种行为极有可能使党员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因人情因素丧失公正立场,导致项目招标不公正、工程质量不达标、物资采购价格虚高等问题,严重损害村(社区)集体利益。在处理村民纠纷、低保评定、救助款发放等民生事务时,接受当事人的宴请。这会使党员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无法客观公正判断是非曲直,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落实,引发群众不满,破坏村(社区)和谐稳定。这种行为违背党员干部的职责与使命,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二)违规组织公款支付宴请,浪费公共资源资产。违规组织公款支付的宴请,在村(社区)也有一些表现形式。部分村(社区)以工作交流、庆祝活动等名义,频繁组织公款宴请。这些宴请往往规格过高,菜品奢华,严重超出正常公务接待标准。有的村(社区)甚至通过虚报账目、巧立名目等手段,套取公款用于宴请。这种行为不仅浪费大量公共资源,加重村(社区)经济负担,还滋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村(社区)的每一笔资金都来之不易,本应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却被用于违规宴请,这是对群众利益的极大侵害。我们必须坚决杜绝这种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出入私人会所吃喝,滋生腐败温床土壤。虽然在村(社区)周边,私人会所可能相对较少,但也不能排除个别党员干部存在出入具有私人会所性质场所吃喝的问题。这些场所往往隐蔽性强,消费高昂,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场所。党员干部一旦陷入其中,就容易被糖衣炮弹击中,逐渐丧失党性原则,陷入腐败的泥潭。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纪律规定,还可能引发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严重破坏政治生态。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这种不良风气,坚决不踏入私人会所等违规场所。
(四)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滋生不良风气习性。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在村(社区)工作中也时有发生。在接待上级部门检查、兄弟村(社区)交流学习等活动时,部分村(社区)为了所谓的“面子”,超标准安排餐饮、住宿,甚至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娱乐活动。超范围接待表现为将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人员纳入接待范围,或者在接待过程中提供超出规定的礼品、纪念品等。这种行为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滋生攀比、奢靡等不良风气。我们要严格按照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杜绝超标准、超范围接待行为,树立勤俭节约、务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