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内涵
二、清醒认识作风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三、精准发力推动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一)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
(二)坚持“纠风”与“树德”结合
(三)坚持“作风”与“发展”结合
作风建设党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以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今天,我们围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展开交流,共同深化思想认识、明确行动方向。
一、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内涵,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几页文件”,而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治党之策”。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才能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一,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作”。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等8个方面对作风建设作出具体规范。这一“小切口”,剑指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树立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新导向。13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会所里的歪风”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央八项规定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项规定不是只管5年、10年,而是要长期坚持。”
第二,中央八项规定是践行“两个维护”的“作风标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是简单的“管嘴、管手、管腿”,而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经验交流”。比如,调研搞“作秀式”“盆景式”,表面看是形式主义,实质是政治立场不坚定、宗旨意识淡化;开会发文件“依葫芦画瓢”,表面看是能力不足,实质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敷衍塞责。只有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单位、本领域落地生根。
第三,中央八项规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作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硬支撑”。实践证明,哪里作风实、风气正,哪里就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哪里“四风”问题突出,哪里就会矛盾丛生、发展受阻。当前,我们正处于XX,更需要以优良作风破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促发展上来。
二、清醒认识作风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XX近年来通报的案例看,当前作风建设仍存在“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一是“旧病复发”的风险不容忽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问题”换“新马甲”。比如,有的单位以“留痕”代替“留绩”,把“群里布置、线上打卡”当落实,导致基层干部“手机24小时在线、材料365天补填”;有的干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对群众诉求“推拖绕”,对上级部署“中梗阻”。今年XX月,XX省纪委通报的某县乡村振兴局“将17份整改报告复制粘贴应付督查”问题,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回潮”。
二是“隐形变异”的倾向不容忽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暗度陈仓”。从“明面”转向“地下”,比如,违规吃喝从高档酒店转移到“私房菜”“农家乐”,收送礼品从“现金卡”变为“电子券”“快递包裹”;从“个人”转向“集体”,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