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民心向背为镜
二、以群众呼声为令
三、以人民评价为尺
在XX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群众评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好、很及时。刚才,各位代表站稳群众立场,讲了很多肺腑之言,既有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指出了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这些意见,是来自人民的“考卷”,我们必须认真作答,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持什么态度的问题。好的作风,就是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坏的作风,就是脱离群众、漠视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因此,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回归本源、回归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下面,我谈三点要求。
一、以民心向背为镜,深刻体悟作风建设的根本逻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决定性因素。作风建设抓得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的视角来审视、谋划和推进作风建设。
一要从“人民的期盼”中找准作风建设的主攻方向。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强烈期盼。十多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会所里的歪风”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们党始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持续整治。这次学习教育,我们开展“开门纳谏”,线上线下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XX余条,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生态环保、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这些意见,就是我们下一步改进作风、提升工作的“任务清单”。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对标对表,把群众的“槽点”“痛点”“堵点”,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突破点”。
二要从“群众的感受”中检验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作风好不好,不是看会议开了多少、文件发了多少,关键要看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了多少。评价一项工作,不能只看材料写得漂不漂亮,要走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院,听听群众的真实声音。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解决了XX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了XX个老旧小区,新增了XX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还存在梗阻。这些问题,哪怕只是个例,对当事群众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望。我们必须坚持效果导向,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唯一标准,工作做得好不好,要让群众说了算。
三要从“干群的关系”中认识作风建设的政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问题的核心。”干部作风好,就能赢得群众信任,党和群众就心连心;干部作风不好,就会疏远群众,党和群众之间就会隔着一堵墙。这次座谈会上,有代表提到,现在干部下基层的多了,架子小了,笑容多了,和群众的心也更近了。这是作风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但也要看到,有的干部下基层还是习惯于被“安排”,调研线路是“设计”好的,座谈对象是“筛选”过的,这本质上还是官僚主义。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官老爷”思想,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交朋友、拜群众为师,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进感情、赢得民心。
二、以群众呼声为令,精准施策破解作风建设的顽瘴痼疾,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行动的命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动真格、出实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一要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是作风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