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斗争形势
二、锤炼斗争本领
三、发扬斗争精神
在XX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群众评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群众评估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姿态。刚才,几位代表的发言,有肯定、有批评、有建议,讲得非常实在,点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要害问题。这说明,作风建设抓得怎么样,群众心中有杆秤。市委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并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抓好整改。
我们党是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恢宏的斗争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作风问题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不正之风的病原体并没有彻底清除,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因此,抓作风建设,决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麻痹思想,必须将其作为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毅力,一刻不停地向前推进。
十多年来,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向“四风”问题亮剑,这场斗争取得了卓著成效。我市也在这场斗争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斗争远未结束,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斗争形势,保持战略清醒,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在斗争面前,最可怕的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我们自身的麻痹和松懈。当前,在作风建设问题上,有几种错误认识和危险倾向,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一是“疲劳厌战”的松劲心态。有的干部认为,八项规定已经执行了十多年,反复抓、年年讲,感觉有点“审美疲劳”,抓工作的劲头不如以前足了,存在“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这种心态非常危险。“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作风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松劲,前期成果就可能付诸东流。必须认识到,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二是“隐形变异”的斗争新态势。随着正风肃纪的持续高压,“四风”问题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过去明目张胆的公款吃喝,现在可能变成了“化整为零”的内部食堂聚餐、“不吃公款吃老板”的变相接待;过去大张旗鼓的送礼,现在可能通过电子红包、快递礼品、提货券等方式进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出现了新变种,比如以“属地管理”为名层层“甩锅”,以“留痕”代替“留心”,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这些新问题,隐蔽性更强,迷惑性更大,对我们的斗争策略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躺平佛系”的消极抵抗。面对正风肃纪的严格要求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少数干部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躺平”思想。他们信奉“少干少错、不干不错”,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庸政懒政怠政,贻误的是发展良机,损害的是群众利益。这种消极懈怠,是一种软性的、无形的“不作为”,是作风建设中必须攻克的又一个“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作风建设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动摇。
二、锤炼斗争本领,掌握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坚决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
斗争是一门艺术,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面对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不断锤炼斗争意志、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
一要擦亮“理论望远镜”,在思想斗争中掌握主动。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