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刀刃向内
二、聚焦关键环节
(一)学习研讨要“入心见行”
(二)问题查摆要“见筋见骨”
(三)整改整治要“刮骨疗毒”
(四)制度建设要“固本培元”
三、强化督导效能
四、注重统筹结合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市委督导组工作座谈会暨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既是督导工作座谈会,也是整改整治的推进会,核心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对学习教育督导和整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深化、再压实。近期,市委督导组深入市直机关、区县、街道开展了多轮次督导,发现了一批真问题、真短板——有的单位学习浮于表面,将“集中研讨”简化为“读文件、拍照片”;有的查摆问题避重就轻,把“接待超标”弱化为“用餐标准把握不够精准”;有的整改“纸面销号”,建章立制脱离实际,导致“制度上墙、问题回潮”。这些现象暴露出压力传导逐级递减、整改责任悬空虚转等深层次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醒。
当前,我市学习教育正处于攻坚突破的关键阶段。下面,我结合督导情况和某某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坚持刀刃向内,在深化认识中扛牢政治责任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从督导情况看,我市学习教育仍存在“三个不匹配”:
学习深度与政治要求不匹配。部分单位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缺乏系统研读和专题研讨。例如,有的单位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重要文章简单纳入“学习清单”,却未结合某某实际开展案例剖析,导致学习与工作“两张皮”。
问题查摆与动真碰硬不匹配。一些地方对问题“讳疾忌医”:有的将“违规收送礼品”表述为“人情往来不够规范”;有的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问题,仅以“精简10%会议”应付了事,未触及“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病灶。
整改力度与群众期待不匹配。群众反映强烈的“窗口单位作风粗暴”“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等问题整改进度缓慢。例如,某区市场监管窗口被投诉“态度冷硬”,整改报告却只写“加强教育”,未建立服务评价、追责问责等长效机制。
对此,全市上下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反思:
某某作为省会城市,作风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强省会建设成色。我们要清醒认识到
作风问题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项目推进中的“中梗阻”、企业办事的“推绕拖”,根子都在作风不实;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成效的“经验交流”。12345热线中“反复投诉未解决”的工单,暴露出整改不彻底、责任未压实;
督导工作是祛除顽疾的“手术刀”。必须真督实导、敢于亮剑,绝不能当“泥瓦匠”和稀泥!
二、聚焦关键环节,在靶向施治中提升整改质效
坚持“学查改”贯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清仓见底。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学习研讨要“入心见行”,破除“应付心态”
突出“动态化”深化。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为必学内容,每月开展1次专题研讨。
突出“本土化”警示。用好某某典型案例“活教材”:深入剖析我市查处的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等案件,制作《作风之殇——某某警示教育录》,组织干部对照“案中人”反思自查。
突出“实践化”转化。把学习成果融入“项目突破年”实践: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检验作风,对“躺平式”“拖延症”干部及时亮黄牌、敲警钟。
(二)问题查摆要“见筋见骨”,破除“畏难情绪”
严格落实“三查三看”:
查广度,看是否覆盖“全领域”。从机关食堂“伙食超标”、公车“轮子上的腐败”,到基层“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确保无死角排查。对行政执法、项目审批、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领域开展专项清查。
查深度,看是否触及“真病灶”。建立“单位自查+交叉互查+督导复查”机制:某街道自查问题仅3项,督导组复查揪出“虚增会议效果”等7项问题,责令重新“回炉”。
查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