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
二、参与学习教育的几点个人感受
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评估代表在XX市XX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评估代表,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昨天,XX镇召开了内容详实、意义深刻的学习教育群众评估座谈会,我全程参与,感触很深。今天,我想分享的不是以一个“评估者”的身份进行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作为一个亲历者、观察者和思考者,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薄感受和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
首先,我想对XX镇本次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谈一些直观的总体印象。在我看来,这次学习教育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有深度”、“有温度”和“有力度”。
“有深度”,体现在学习教育并非停留在文件传达、口号宣讲的表层,而是深挖根源、触及灵魂。会议上通报了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班子集中整治台账及问题整改情况,这种不遮丑、不护短的坦诚,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剖析。特别是对4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案例的通报,没有将其作为孤立事件,而是作为一面镜子,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从中照见自身,反思责任,这使得学习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它超越了简单的纪律教育,上升到了对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度拷问与重塑。
“有温度”,体现在学习教育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感受放在核心位置。作风建设好不好,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这次座谈会邀请了村社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并专门安排了社会治理办的X某同志讲解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惠民政策。这个环节看似与八项规定精神的主题不直接相关,实则蕴含深意。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一切作风的转变,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冰冷的政策条文,通过干部耐心的讲解,变成群众听得懂、能受益的实在话时,党和政府的温暖就实实在在地传递到了群众心里。这种设计,让学习教育充满了人情味,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际好处。
“有力度”,体现在学习教育的闭环管理和刚性约束上。从通报情况,到讲解政策,再到填写《XX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评估表》,形成了一个从“自我检视”到“群众评议”再到“持续整改”的完整闭环。会议最后强调,要坚决防止违规吃喝问题反弹回潮,杜绝各种隐形变异行为,这表明了动真碰硬、一抓到底的决心。这种力度,确保了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走过场,而是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真正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确保取得实效。
二、参与学习教育的几点个人感受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基层治理的普通人,同时也是这次学习教育的参与者,我想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三点最深刻的感受变化。
第一,是从“心存敬畏”到“心生敬佩”的转变。起初,提到中央八项规定,很多人包括我,第一反应是纪律、是红线,内心更多的是一种“敬畏感”,害怕触碰雷区。但随着学习教育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其核心要义并非仅仅是“禁止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倡导应该怎么做”。当看到整治台账上那些曾经困扰群众的难题被一一销号,当听到对不担当不作为案例的严肃处理,我意识到,这项规定正在从一种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干部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它剔除的是官僚习气、享乐主义,激发的是为民情怀、实干精神。这种由内而外的正向转变,让我对这项制度设计和执行者的决心,从最初的敬畏,转变为由衷的敬佩。
第二,是从“文件概念”到“可感生活”的转变。过去,学习教育、作风建设这些词汇,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些存在于文件里、新闻中的抽象概念。但这次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印象最深的是X某同志讲解惠民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