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
二、立足当下
三、强化担当
在XX市新能源资源摸排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新能源资源摸排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在“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系统梳理我市新能源可开发资源的前期摸排情况,对照国家和省最新的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精准谋划、统一部署下一阶段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素保障与产业协同落地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盘点家底的评估会,更是一次明确方向、凝聚共识、加压奋进的动员会。刚才,市发改、能源、水利、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汇报,情况摸排得比较清楚,问题分析得也比较客观,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刻理解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必然性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贯穿国家繁荣、区域振兴、民生改善的“生命线”。进入新时代,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革,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兴未艾。对于我们XX市而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不仅是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更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战略突破口和换道超车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发展新能源是践行国家战略的政治担当。党中央明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为“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规划科学、结构优化、自主可控的新型能源体系指明了方向。XX市作为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发展新能源产业置于国家战略全局之中去考量、去谋划、去推进。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考验着我们的战略眼光、责任担当和执行能力。
其次,发展新能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趋紧。新能源产业作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发展潜力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能够优化我市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还能通过产业联动,催生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利用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业集群,为我市经济注入强劲而持久的绿色动能。
最后,发展新能源是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XX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根据最新的摸排情况,我市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水电资源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多年深耕,我市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已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265.69万千瓦,占比高达61.57%这一比重和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电力外送通道不断夯实,能源资源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优势日益凸显。可以说,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我们已经抢占了先机,具备了领跑的潜力和底气。面对“十五五”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将资源优势、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系统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更要正视挑战、着眼长远。当前我市新能源发展虽然“量”上来了,但在“质”的提升、系统的构建、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瓶颈。比如,规划衔接不够紧密,项目落地仍存在堵点;源网荷储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性面临挑战;产业协同效应不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谋划“十五五”期间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目标导向,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关键性突破。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实现规划布局“一盘棋”。高水平的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此次新能源资源摸排工作,就是为了摸清家底,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下一步,必须以此次摸排成果为基础,着手编制一份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XX市“十五五”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这份规划绝不能是能源部门的“独角戏”,而必须是全市上下的“大合唱”。要坚决落实“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新能源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保红线、林草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等进行无缝衔接、信息对称,确保项目选址科学合规,从源头上解决项目落地的空间制约问题。市发改、能源、规划和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协同作战,确保规划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指标都能落到实处,为新能源项目提供最坚实的用地等要素保障。
第二,优化开发模式,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未来新能源的竞争,不再是单个电站的竞争,而是整个能源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