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思想固根本
(二)抓组织强体系
(三)抓队伍壮筋骨
(四)抓引领强赋能
(五)抓服务惠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建品牌特色不够鲜明
(二)党支部建设发展不够平衡
(三)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聚焦品牌深化
(二)聚焦固本强基
(三)聚焦精准赋能
XX二级学院党总支关于落实广西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巩固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学校党委:
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院党总支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巩固年行动的各项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在2025年度,我院党总支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在“巩固”上见真章,在“提升”上求实效,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现将具体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2025年以来,我院党总支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五基三化”巩固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抓思想固根本,持续巩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一是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贯彻落实。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开展专题学习12次,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带头研讨,撰写心得体会20余篇。我们依托“学习强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线上阵地,结合线下读书班、专题报告会,构建起“领导带学、个人自学、支部引学、实践促学”的立体化学习体系。本年度,我院师生在各类学习平台总参学人次超过5万,其中在学院自建的线上学习社区中,各支部创建学习“部落”52个,发布学习活动超5000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是抓实分级分类教育培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实施精准化培训。成功举办一期120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党训班,邀请校内外专家讲授党史党规,学员考核合格率100%。面向全体党员,全年组织了22次理论学习和4场大型专题党课,内容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覆盖师生2500余人次。针对党支部书记、支委等党务干部,开展了2次专题业务培训,重点提升其履职能力。积极组织青年师生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我院团员参学比连续多个季度在全校名列前茅,有效巩固了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抓组织强体系,持续巩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是持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以“三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夯实组织基础。在标准化方面,我们统一规范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活动的流程记录与台账管理,并投入约15万元,高标准建成了3个集学习、议事、活动于一体的“智慧党建活动室”。在规范化方面,修订完善了《XX二级学院党支部工作细则》,使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在信息化方面,充分运用学校“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了党员信息数字化管理、党费线上收缴率100%、组织活动线上发布与签到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党务工作效率。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我院各支部线上活动发布总数达到1200余次,党员参与率达95%以上。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党建工作成果。深入实施“党建品牌”创建工程,在学校“润心·民心·暖心”工程的总体框架下,成功培育了“红心向党,匠心育人”党总支特色品牌,并指导下属教工第一党支部和学生第二党支部成功立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设立“党员教学示范岗”“党员科研先锋队”,鼓励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技术技能攻关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本年度,我院党员教师牵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项,带领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成效日益彰显。
(三)抓队伍壮筋骨,持续巩固系统完整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完善发展党员机制。严格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政治审查、群众座谈、公开答辩等环节,确保发展质量。2025年度,我院共发展党员48名,其中学生党员46名,青年教师党员2名。学生党员中,省级以上荣誉获得者、主要学生干部、科创竞赛骨干的比例超过60%,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代表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完善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量化积分,并将结果作为年度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谈心谈话制度,党总支委员与所联系的支部党员、支部书记与支部党员之间全年开展谈心谈话200余人次,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高质量召开年度组织生活会,引导党员“红脸出汗、排毒治病”。
三是完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在学生公寓全面推行“党员宿舍挂牌”制度,设立了50个“党员先锋宿舍”,由党员带动舍友共同营造优良学风舍风。在专业实训室和教研室设立了25个“党员责任区”,由党员教师负责设备维护、安全管理和业务帮带。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科普宣传等活动15次,服务群众超过1000人次,让党旗在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四是完善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党员过好“政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