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竹林基地
(一)依托国家公园打造基地
(二)成立国有公司带动种植
(三)组建研究中心提升质量
二、建设竹编园区
(一)基础先行培育产业
(二)校地合作推进创新
(三)支持龙头创建品牌
三、促进竹旅融合
(一)突出竹生态建设旅游景区
(二)融入竹元素发展城市观光
(三)打造竹特色提升乡村旅游
四、搭建竹艺平台
(一)打造国际中心举办会节
(二)借力国际组织宣传推介
(三)建设国际基地传承文化
经验做法:深耕竹资源 做全竹链条 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是全省竹资源分布重点地区,竹资源种类、面积、产值均居全省前列,被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编之都”。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一道风景线”重要指示,开发竹林的文化、旅游、经济等功能,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具体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农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增加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竹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勇挑“千亿*竹产业”发展重担,加快助推我省由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跨越。2023年,全市竹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10%,以全省6.2%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全省20%的产值。今年1—3月,竹产业实现产值15.77亿元,同比增长8%。
一、打造竹林基地,以竹为底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一)依托国家公园打造基地。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调研,组织专家评估,按照区域海拔、温度、湿度等,将竹林作为主要种植树种之一。在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建设20万亩的封山育林竹林基地,栽种苦竹、箭竹等适于野生大熊猫食用的竹木品种。在科普游憩区、传统利用区和玉屏山、柳江、槽渔滩等周边山区,建设30万亩的工业原料竹林基地、食用经济竹林基地、旅游生态竹林基地“三基地”。近3年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完善基地生产道路、灌溉水渠、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支持基地建设竹木生长、采伐等智能监测系统,打造现代化竹林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发展竹林面积108万亩。
(二)成立国有公司带动种植。针对全市竹农留守老人居多、种植管理能力不足等实际,成立国有控股竹原料公司,公司内部成立专业种植队、管理队、砍伐队、运输队、销售队“5支队伍”,定期收集竹农需求,推出订单式专项作业、托管式全程作业、承包式自主作业等3种服务模式,低偿为竹农提供种植、管护、砍伐、运输、销售等全流程服务。建立“竹农+国有公司+龙头企业”销售模式,国有公司与环龙新材料等竹产业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通过订单管理、利益反哺等方式,增加竹农收入激励竹林种植。国有公司成立以来,年均节约每户竹农种植成本200元以上,带动1.2万余户竹农年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三)组建研究中心提升质量。建设全国竹子研究中心,配套100亩竹种科研示范基地,打造竹产业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教授等高端人才10余名,建设竹种植母本园、示范园、选种园“三园”,收集栽种国内外竹类300余种,培育出粉单竹、斑布1号等优良竹木品种10余种。实施竹林低产改造和丰产培育行动,出台600元/亩的新栽竹和竹林改造项目补助政策,制定笋用竹、用材竹、景观竹3个优质竹木推广方案,依托研究中心专家班底组建“科技兴竹”工作组,指导竹林种植大户、竹农等对原有低产值竹林、老化竹林、不适地竹林开展成片更替造竹。
二、建设竹编园区,以竹为题发展富民强市之业
(一)基础先行培育产业。编制青神竹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旅游等单项规划5个,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000万元、用地指标2000亩支持园区建设,建设完善水、电、气、路、通讯、物流等服务配套,支持竹元科技、状元竹艺等园区重点竹产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辐射能力,通过龙头带动、产业孵化、扶持培育、招强引优等方式,集聚竹产业及相关企业128户,形成竹产品加工、基地培育、教育培训、网络营销、仓储物流、文化交流会展等完整的竹产业体系。2023年园区实现产值30亿元,占全市竹产业产值50%,成功创建全省唯一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今年1—3月,园区实现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52%。
(二)校地合作推进创新。实施竹产业创新研发计划,制定“竹编、竹纸、竹钢”3大类竹制品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和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在园区配套引进*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青神竹编艺术研发中心。举办政产学研对接会,促成环龙新材料与清华大学、竹元科技与中国林科院等重点竹产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财政安排研发补助资金1000万元,支持实施竹生物质精炼、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等科技攻关项目20余个,开发本色竹浆纸、“竹钢”板材等10余类创新产品。截至目前,园区拥有竹艺专利授权41件、版权登记212件,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三)支持龙头创建品牌。实施“竹+品牌”发展战略,将云华竹旅等园区重点竹产业企业优先纳入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组建由职业律师、注册会计师、高校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帮助企业制定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