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
(一)贯彻落实好规划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贯彻落实好规划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贯彻落实好规划是实现我市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贯彻落实好规划是人大依法履职的应有之义
二、贯彻规划
(一)要充分认识地方立法的重要意义
1.立法是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
2.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地方立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要坚持地方立法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持党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
2.坚持服务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中心工作
(三)要明确新时代地方立法的重要任务
1.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抓好高质量立法
2.围绕民生和社会治理抓好惠民立法
3.围绕生态环保重点问题抓好环保立法
4.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弘德立法
(四)要健全地方立法体制机制
1.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政府在地方立法中的重要作用
3.更好发挥代表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
4.完善多元化的法规起草机制
5.完善法规案审议机制
6.完善论证机制和协同配套机制
7.完善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体制机制
(五)要坚决维护法治统一
1.坚持依法立法
2.深入推进备案审查工作
(六)要强化地方性法规宣传和实施监督
1.加强地方性法规的宣传
2.加强地方性法规监督检查
(七)要加强地方立法队伍建设
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第一次学习(扩大)会上的专题辅导讲话
同志们:
这次“人民讲堂”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我市地方立法工作,为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中共中央在今年1月初,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规划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详细安排。下面就贯彻落实规划,结合我市地方立法工作实际,讲两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到现在,凡是法治健全的时期都是盛世的时期,从商鞅变法到《贞观律》,从秦统一六国到唐贞观之治,都证明凡遵循法治,国家就昌盛强大,我国的《民法典》就是盛世修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规划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贯彻落实好规划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法治工作会议,最重大的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而规划的主题主线都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了规划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落实好规划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贯彻落实好规划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按照规划设定的目标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和题中应有之义。贯彻落实好规划,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实施法治强国战略。
(三)贯彻落实好规划是实现我市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十四五”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万亿级GDP”,“千万人口”,要完成这个目标,更需要一个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在内的法治体系来保障。落实好规划就是把事关我市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我市的振兴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贯彻落实好规划是人大依法履职的应有之义。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落实好规划,通过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开展,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法治建设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
二、贯彻规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地方立法工作
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科学立法放在了第一位。用了大量篇幅对立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因此,我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规划,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照规划要求做好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地方立法的重要意义
地方立法作为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对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立法是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实现依法治国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保障,立法是第一环节,没有科学立法,就谈不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发挥立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和前提性作用。
2.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具有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13000余部,同法律、行政法规共同支撑着法治国家建设,保障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3.地方立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地方立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既保证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有效实施,又能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对其予以细化,使之更具适应性和操作性,促进了地方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
(二)要坚持地方立法正确的政治方向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立法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坚持党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执行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凡重大立法事项,立法涉及的重大体制、重大政策调整,以及需要由党委研究的立法中的重大问题,由常委会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2017年,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委领导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市委对我市立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好。
2.坚持服务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中心工作。地方立法要及时跟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中心工作,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要不断增强地方立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质量和效果。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乡村振兴发展、民生幸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兴盛、公共卫生管理等重点领域立法,切实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要明确新时代地方立法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对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全面落实。
1.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抓好高质量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要以立法高质量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方立法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注重加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立法,充分发挥立法的先导、引领作用,促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推动以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