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大财经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二)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必要途径
(三)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落实党中央一系列财经管理新要求的关键举措
二、人大财经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二)工作机制有待健全
(三)监督方式有待拓展
三、探索构建新时代人大财经监督新体系
(一)要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要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探索人大财经监督新方式
(三)要在完善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中建立财经监督评价体系
深化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特别是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人大财经监督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下达了新任务,又一次将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提上了重要日程。
一、人大财经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民主监督功能,它通过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监督并保障宪法实施,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从根本政治制度上保证国家政治秩序的和谐稳定,因而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财经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个重要抓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批计划预算和监督计划预算执行,具有法律的规定性和权威性。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计划预算和部分调整的方案必须认真执行,不经过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否则,就是违反法律。这一完备的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手段,发挥着重要的监管功能,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担负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政府依法理财的重要责任。
(二)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必要途径。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其立意就是要构建约束有力的监管制度,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宪法、法律,把各项工作做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去政府预算审核管理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管的重点主要是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关注不够,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效果关注不够,一些地方领导政绩观不正确,过度举债搞建设,谋政绩;一些地方在民生支出方面缺乏精算平衡,寅吃卯粮透支未来;一些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债务风险不断累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府出资项目审核把关不严,没有充分考虑还款能力,如此等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只有通过深化人大财经监督刚性约束,才能形成对政府的有效监督,进而确保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三)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落实党中央一系列财经管理新要求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财政经济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先后出台了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意见、防范化解地方性债务风险意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以及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财政经济管理意见,为人大财经监督指明了工作方向和监督重点。这些意见和办法,既体现了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是依法加强和改进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好这些意见和办法,必须细化深化人大财经监督,不断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二、人大财经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财政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但实际贯彻落实中存在思想跟不上,工作不到位,惯性思维严重,方法缺乏创新,仍然满足于程序性一般化监督。尚未从根本上认识深化人大财经监督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尚未及时务实全面跟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尚未有力推动人大财经监督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由收支平衡审查向支出和政策拓展审查转变、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思想认识亟待提高。
(二)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建立和健全人大财经监督机制是做好人大监督的重要工作,机制理不顺,合力行不成,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监督,正确监督。健全人大财经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领导,确保人大财经监督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构建至上而下各级人大联合监督的机制,强化人大监督工作合力;必须切实加强人大财经监督的制度建设,对照法律规定,结合监督责任,全面周详地制定人大各项财经监督任务的具体工作制度和监督方式;必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重视社会普遍关注问题,尽快解决监督“盲区”、“缺位”问题;必须切实做好新时代人大财经监督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能力提升等工作,配足配强人大财经监督力量,选拔具有专业化品质的同志充实岗位,发挥作用,等等,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