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摆的问题
(一)在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二)在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方面
(三)在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
(四)在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在带头发扬斗争精神
(六)在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今后整改方向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
(二)加强党性修养
(三)改进工作作风
(四)注重务实创新
(五)增强廉政意识
2022年度领导干部“六个带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关于认真开好2022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会前,本人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外出参观等方式认真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文件法规,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习,提高了政治站位,打牢了本次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根据党委安排,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谈心谈话,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六个带头的具体表现,我深刻查摆了自身的不足、深入剖析了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查摆的问题
(一)在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一是对“两个确立”认知上还有不足。“两个确立”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必须全面贯彻的重大实践要求。实际工作中,对“两个确立”的理解和认知往往停留在制度化、法规化方面,却忽略了其蕴含的精神品格,于“两个确立”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大政治原则和重大实践要求,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未能将其融入到党务工作、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政治能力还需要提高。能够聚焦主业主责,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但从政治上分析把握本职工作不够,工作中还存在政治站位不高,习惯于就事论事,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观察整体的意识不强。从管党治党责任、党纪国法的角度分析的比较多,从政治危害性方面分析还不深刻,距离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目标还有差距。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必须严于律己”的重大要求,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眼睛明亮、行动坚决,但总的来说,还不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方面还有差距。
三是严守政治规矩还需加强。当前,正处于重大历史交汇期,大事要事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严峻,社会上一些不正当言论、负面舆情时有发生,有的责任主体遇到负面舆情往往采取“推拖绕躲”,表现出失声失语失态,或乱发声、假发声,给舆情应急处置增添难度,需要压实涉舆责任部门的主体责任,构建上下联动、协调互动、科学处置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敢于斗争、善打硬仗的主动性。
(二)在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方面
一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不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政治理论,也是治国理政的方法论,而落实到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之中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还不能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是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直接分管联系的党群、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工作相关的方面学习的多些深些,对其他方面只是进行了基本学习,缺乏深入思考。同时,存在用时深入学习,不用时学习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理论学习缺少整体性、系统性、深入性的思考。
三是学思践悟有差距。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党章党规等方面,主要以参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学习、干部网络学院和“学习强国”平台自学等形式开展,主动系统学、原原本本学方面做的不够。理论知识还不能很好的转化为工作实践,没有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聚焦“做实”力求实效,不能很好地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效分析解决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在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
一是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到位。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指的是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有时在党内生活中不讲意见、只讲服从,不提出自己的工作见解和建议。有的时候对正确的东西不坚持,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反对,特别是在关系到切身利益时,不闻不问,只等领导最后作决定,使党内民主流于形式。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以致党的集体决定无法落实,民主集中制也无法贯彻。
二是党建工作指导不到位。抓基层党建不得要领、不得其法,指导抓党建认识不清、能力不足、措施不实,指挥棒务虚走空。存在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现象,直接导致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组织力凝聚力弱化。
三是意识形态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意识形态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缺乏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具体表现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性、组织性较差,意识形态工作质量不高。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往往造成管理职责界面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业务流程不顺畅。
(四)在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
一是群众观树得不牢,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平时工作中主动走近群众、贴近群众少,在服务群众上没有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减弱,群众工作标准降低,主动帮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少,没有真正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平时到街道、社区居民区以及相关企业调研走访多一些,真正走到群众家里时候少,每年只是在“七一”“春节”等节假日进行集中走访慰问,走访的对象也都是老党员、老干部和部分困难群众,涉及面比较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少,导致对群众的真实心声倾听不足,这实际上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说明自己内心深处与群众的感情还不深,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作亲人。
二是主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落实工作标准不高。开展工作时,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认为会议开了、文件发了,活动搞了,就是贯彻落实了,导致一些工作开展效果不好。对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我们所为”与“群众所需”精准对接、高度融合办法不多、做得不好。比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数量上看绝对值不小,但从实际效果看,大部分活动没有把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群众没有切身感受到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巨大变化,电话测评知晓率和满意度不高。
三是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接地气上有差距。到基层调研按设计的路线走,下基层走马观花,热衷看面上、看亮点、听汇报,看“门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调研走过场、做样子。比如,每半年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评比,乡镇给出的是最好的新农村点,班子成员看到的是“脸面”,一天时间把乡镇全部跑一遍,没有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同时,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到联系点的乡镇多,到其它乡镇少;到城郊乡镇的多,到偏远乡镇的少;到乡镇机关的多,到群众家里的少。
(五)在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方面
一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认识不足。因为具体工作繁忙,有时心存侥幸,抱着“不会那么凑巧”“放一放、缓一缓”的态度,直到问题发生了才追悔莫及。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底线思维不到位,还没有做到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在注重堵漏洞、强弱项还有不足,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二是提高科学应变能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还不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政治勇气和智慧不足,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时机抓不准,不能破除妨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导致各方面制度还不成熟定型,不能时刻做到处变不惊、处变不慌、处变不乱。
三是斗争精神不足。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还习惯于用老思路,凭经验办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意识还不强。对于工作中“硬骨头”,有时存在等、靠、看思想。不能及时因时、因地制宜地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被动应对,创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