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3.深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4.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纵深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5.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6.切实做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后续工作
7.统筹治理全域生态环境
8.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三、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9.着力推动第一产业向“有机”和“绿色”为主的现代农牧业转变
10.着力推动第二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循环工业转变
11.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向“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
12.着力培植壮大地方财源体系
四、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
13.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4.切实抓好农牧业农牧村改革
15.努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16.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五、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力度
17.持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
1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9.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21.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22.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
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23.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24.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5.着力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26.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管
八、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27.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28.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29.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30.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31.持之以恒改进作风
32.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33.着力加强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
县委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
县委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县委常委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崛起之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生态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幸福美好新XX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不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分期分批对全县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知行合一,深化调查研究,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谋实办法举措,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深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精心谋划安排,扎实有效推进,力戒形式主义,组织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学习党章、党规和党纪,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增强“四个自信”,凝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政治力量。
4.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控,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大网络舆情监控力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精心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
二、纵深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地
5.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严格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全面彻底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现场整治任务及验收销号,定期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做好XX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矿山复绿行动,加快推进“一廊两带六片区”建设,持续提升XXX水源涵养功能。
6.切实做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后续工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方案、旅游项目差别化整治补偿的政策要求,坚持分类施策,依法有序退出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保护区内在建水电项目,规范管理旅游项目和水利水电项目,积极稳妥处置遗留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牧民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完善草原生态奖补、生产生活保障等政策,探索农牧民参与和融入国家公园建设的有效路径,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7.统筹治理全域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保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生态文明警示教育和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保护“母亲河”等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全社会法律观念和环保意识。认真落实河长制,积极推行渠长制、湖长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农牧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理处置,加强农作物秸秆、养殖业粪污、农膜综合治理利用,持续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
8.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协调、考核问责奖惩等机制,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平台和水生态监控保护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管护能力和水平。用足用活国家生态文明补偿机制重大利好政策,积极探索一次性补偿和长期性补偿、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等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全力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三、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9.着力推动第一产业向“有机”和“绿色”为主的现代农牧业转变。坚持农牧业农牧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有机、安全以及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农畜产品生产。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细毛羊养殖基地和高原牦牛、肉羊、肉牛养殖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一批黄牛冻配改良、绵羊两年三胎繁殖等实用技术,将全县舍饲养殖率提高到80%以上,农畜产品“三品一标”比重提高到48%以上,推动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提高农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及精深加工水平,真正把“高原”“绿色”的优势巩固下去,把纯天然、无污染的品牌打出去。
10.着力推动第二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循环工业转变。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结合矿山企业关停退转,坚持调整结构与提高质量并举、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重,依托XXX矿和XXX两个大型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水平。加快工业集中区体制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帮扶力度,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力度,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园区、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1.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向“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进一步巩固旅游业的主导地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在精品景区打造、服务设施完善、新兴业态开发、旅游市场整顿、对外宣传推介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生深度融合发展。在规范提升现有7个4A级景区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XX周边旅游资源开发、XXX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博物馆、XX特色村寨等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营销方式、新兴业态和旅游产品,开发民族风情体验、民族体育赛事等体验型、观赏型、居住型项目和滑雪滑冰、户外探险、徒步旅行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山水XX·裕固家园”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使旅游业成为XX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抓手、壮大三产规模的主引擎和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12.着力培植壮大地方财源体系。全面落实财源建设“1+4”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加大对现有骨干财源企业和新上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重点财源企业联系帮扶和重大项目清单制,督促项目尽早建成发挥效益,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形成长期稳定的主体财源基础。千方百计争取扩大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加大项目储备、申报和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持续抓好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强化税费征管措施,做到应收尽收。
四、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3.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科技推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冷链仓储、市场销售、金融支持、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和服务体系,扶持培育和发展壮大农牧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同农牧户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增强农牧民群众适应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扶优培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产品认证追溯等相关机制。
14.切实抓好农牧业农牧村改革。实施“三农”改革突破行动,巩固和完善农牧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牧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牧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牧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稳步推进农牧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使农牧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增收产业强起来、群众日子好起来。
15.努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施人居环境改善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按照每个乡镇打造1-2个示范样板村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开行贷款资金,以农牧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启动“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同步开展改水、改灶、改暖、改圈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条件。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
16.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基层治理创新行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大力推进基层法治示范创建,不断提高基层依法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农牧民法治素养,引导农牧民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深入推进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