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二、全力减去贫困存量
1.深层破除桎梏
2.深处持久发力
3.深入结合实际
三、全力遏制贫困增量
4.在稳定扶贫政策上使长劲
5.在整改突出问题上使长劲
6.在动态监测管理上使长劲
7.在典型示范引领上使长劲
四、全力分类施策施治
8.用好产业项目扶贫这个硬招
9.用好就业创业扶贫这个真招
10.用好生态建设扶贫这个高招
11.用好金融信贷扶贫这个新招
五、全力解决难点问题
12.以保健康扶贫
13.以兴教育扶贫
14.以助伤残扶贫
15.以抓搬迁扶贫
16.以改危房扶贫
17.以扶志向扶贫
六、全力完善基础设施
18.打造交通扶贫工程
19.打造水利扶贫工程
20.打造网络扶贫工程
21.打造环境整治工程
七、全力健全工作机制
22.严格考核脱贫成效
23.经常开展督查巡查
24.科学进行结果普查
25.加强扶贫资产监管
26.开展定点长效帮扶
27.建立社会动员机制
28.落实扶贫资金保障
29.强化分类分层指导
30.认真总结经验做法
八、全力压实各级责任
31.扛稳工作责任义务
32.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33.严格落实挂牌督战
34.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之年,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按照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202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根据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行动方案安排,制定2020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安排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定目标、坚持标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脱贫责任,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实施攻坚,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实现现行标准下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全力减去贫困存量,确保任务目标按期清零
1.深层破除桎梏,实现如期脱贫。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退出标准程序。紧盯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村制宜,精确制定帮扶计划,强化精准帮扶措施,逐一研究、判断和分析情况;对照退出标准,统筹各类资源,采取特殊措施,实行“一把手”挂牌督战,确保到2020年底全市如期脱贫。对影响脱贫退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工作调度、协调、统筹,明确责任单位、具体标准和完成时限,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持久战”“歼灭战”和“总体战”。
2.深处持久发力,保证基本标准。坚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动摇,既不刻意拔高、也不人为降低。加大工作检查督导力度,组织开展全市“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回头看”,全面查漏补缺,关注重点人群,聚焦敏感区域,着力攻克“三保障”突出问题,及时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到2020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3.深入结合实际,扶持特贫群体。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基本养老、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措施,保障基本生活,确保无业可扶、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三、全力遏制贫困增量,确保成果成效稳定持久
4.在稳定扶贫政策上使长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指示精神,对已脱贫的县、村、户,攻坚期内保持现有各类帮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确保投入不减、项目不少、政策不变、帮扶不撤。在市级专项督查巡查和暗访中,把已摘帽县作为重点,把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县全部纳入范围,对脱贫后工作下滑的县(市、区)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开展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政策落实问题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
5.在整改突出问题上使长劲。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对各县(市、区)、各部门排查出的“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四个不摘”等方面的问题,与国家和省、市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统筹推进、一体整改,确保所有问题在2020年上半年全部整改到位。
6.在动态监测管理上使长劲。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监测户的日常监测管理,加强部门数据分析比对和共享,提高数据质量,为脱贫攻坚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落实摘帽不摘帮扶政策,因户因人施策,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在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的前提下,完善“边缘户”动态管理机制,在应纳尽纳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致贫户的帮扶政策,将防止新致贫的关口前移,避免出现新的绝对贫困。积极探索相对贫困人口的管理帮扶办法。
7.在典型示范引领上使长劲。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选树和宣传一批脱贫典型,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提振脱贫致富精气神。更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方式,加强对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等培训,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立脱贫。提高德治水平,培育乡风文明,对少数群众不赡养老人、懒惰、赌博等不良现象,加强教育惩戒。
四、全力分类施策施治,确保帮扶投入精准到位
8.用好产业项目扶贫这个硬招。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组织引导各县(市、区)优化产业布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充分发挥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有效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健全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助推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9.用好就业创业扶贫这个真招。提高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就业程度,增强就业稳定性。采取送培训下乡、以工代训、“互联网+培训”等形式,满足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抓好返乡下乡创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落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三支一扶”“政府购岗”基层岗位名额继续向贫困县村倾斜。
10.用好生态建设扶贫这个高招。落实贫困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新增或调整公益林、天然商品林时,优先保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需求,及时足额兑现贫困户补偿资金。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确保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足额用于生态护林员扶贫,护林员的补助标准不降低,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统筹安排生态建设任务,吸纳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1.用好金融信贷扶贫这个新招。推广金融扶贫先进经验,持续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确保有需求的贫图户及时获得贷款。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加大政策性金融对深度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出财政资金支持、基层政府参与、保险业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的防返贫深险产品,减少贫困群众返贫风险。
五、全力解决难点问题,确保服务保障稳步提升
12.以保健康扶贫。加强部门沟通和教据对接,确保新识别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图。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医疗再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政策,减轻贫困家庭负担。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县二级甲等医院+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架构。
13.以兴教育扶贫。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及时精准发放资助资金,确保应助尽助。突出抓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多村教师支持计划,2020年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选派名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升展支教工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农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14.以助伤残扶贫。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鼓励地方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立公益性岗位、集中托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服务。对0-6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或康复救助,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任务。
15.以抓搬迁扶贫。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童心转到后续扶持,做好“后半篇文章”。重点抓好产业发展,激发各类生产要素,加强产业配套建设;抓好就业帮扶,对贫困群众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做好就业帮扶资源对接,确保实现稳定就业;抓好社区服务,健全工作制度,解决好搬迁贫困群众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接续服务工作;抓好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