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1年全区教育体育工作要点VIP免费

提纲:

一、立足终身学习需要

1.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2.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3.发展优质多元的普高教育

4.发展优质融通的职业教育

5.发展优质融合的特殊教育

6.发展优质惠民的社会教育

二、强化融合推进策略

7.坚持“立德”与“立志”相融合

8.坚持“教育”与“体育”相融合

9.坚持“美育”与“心育”相融合

10.坚持“劳心”与“劳力”相融合

11.坚持“学科”与“素养”相融合

三、突出优美纯粹导向

12.向师德要高度

13.向名师要效益

14.向结构要质量

四、坚持以学以生为本

15.打造“学习中心”课程形态

16.塑造“学为中心”课堂样态

17.营造“学生中心”家校生态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8.加强学校内部治理

19.增强教育督导功能

20.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六、全面加强从严治党

21.打造党的领导坚强阵地

22.塑造党建文化特色品牌

23.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

2021年全区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XX次全会部署要求,聚焦“X”总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两争一前列”的领跑姿态,奋力开启建设“全国一流教体强区”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立足终身学习需要,打造体系完善的供给高地

1.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全力做好XX的改扩建工作,完成XX工作,加大XX等新建小区配建园推进力度。下大力气推进街镇薄弱民办园回购工程,加大“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创建”和幼儿园“升等创优”力度,再创X所省优质幼儿园,实现建园满X年的幼儿园全部创建成为X市优园。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和幼教共同体建设,完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办园行为监测指导机制,整体推进集团共同体的文化建设、品牌创建和管理创新。继续做好课程游戏化和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建立0-3岁家庭教育指导制度。

2.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推进全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力争2021年通过省级验收,2022年通过国家督导评估。优化学校布点,建立完善学额预警机制,开工建设能仁中学新校区、实验附小聚贤校区,启动XX的新建扩建项目,建成启用XX食堂。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力争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特色文化高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助推义务教育学校整体迈入“高品质”发展阶段。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教育管理集团向紧密型、多元化转型。

3.发展优质多元的普高教育。深入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高三复习教学、基础年级新课教学应对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平稳过度,继续领跑。完成XX等在建项目,继续实施XX校舍改造加固工程,改扩建XX,开工建设XX。加大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力度,加快凝练高品质高中办学路径,补齐省级课程基地短板,探索特殊潜质学生发展直升通道,扩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丰富高端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分层走班和生涯教育,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4.发展优质融通的职业教育。坚持以建设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计划50强”为契机,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加大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和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树立标准化办学意识,参照省定标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争做标准落实的“示范者”。深化职教集团建设,积极谋求与XX联合开办现代产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抓住省“十四五”应用型高校扩军的重大机遇,争取在办学层次上实现历史性跨越。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优势,吸引以绿色钢铁、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船舶海工、建筑材料等应用型专业为特色的高校落户X,为X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5.发展优质融合的特殊教育。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加大力度发展残障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障青年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残障学生。加快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实现街镇“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全覆盖。加大资源中心设备使用培训力度、将融合教育课程研发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推进。继续实施“康教上门”实践,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教育+康复+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办学模式。

6.发展优质惠民的社会教育。聚焦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机制完善的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强化继续教育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制度,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加大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供给。严格学科类培训机构准入机制,推动建立“校外托管机构多部门联合整治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教育、市监、民政、发改、消防、公安等多部门、全方位、无死角的治理格局。继续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星级评估,抬高行业标准,筑牢育人阵地。

二、强化融合推进策略,打造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

7.坚持“立德”与“立志”相融合。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守则》贯彻落实,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继续推进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和现代班集体建设,细化“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推行“每月一事”区级观摩。加快市区两级学科德育基地学校建设步伐,大力开展“新德育微课程群”建设,开发学科德育系列经典课例。全面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和《X烈士地名传》“活历史”,创建以“XX”为主题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系列“X”活动。大力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将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学生评奖评助的必要条件。启动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加大班主任工作在各类评比考核中的比例权重。

8.坚持“教育”与“体育”相融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树牢健康第一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加大体育练习、大课间活动的强度与密度,注重耐力和力量训练,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参与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继续深化1+X、校园足球等专项体育建设,规模较大学校要建立完整的“五大球类”俱乐部,完善竞赛体系。深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3项体育技能。深入推进青少年业余训练“621”项目布局,加快建立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衔接的发展体系,将“参与学校体育教学、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纳入社会体育社团考核标准,鼓励在学校设点,开展公益助教活动。加快体育中心建设步伐,积极推动体育公园和智能健身步道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国民体质监测水平。实施绿色护眼“明眸”工程,完成中小学教室光源改造。

9.坚持“美育”与“心育”相融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全面做好“艺术进中考”的各项工作。继续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完善课堂教学、课后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美育推进机制,办好学校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等高雅艺术团队,着力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童心向党”师生合唱、书画展评等系列活动。加大心理课程专业化建设力度,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基础辅导技能全员轮训,完善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机制,严格执行师生心理筛查和档案记录等制度。全面落实好生命教育开学第一课,常态化推进11精准帮扶。

10.坚持“劳心”与“劳力”相融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两个文件精神,补齐劳动教育课程短板,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课时占比不少于二分之一,保证中小学每周1小时劳动时间。创新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建立劳动教育支持系统,依托区域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11.坚持“学科”与“素养”相融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完善“课堂教学育人、校本活动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形成以一门学科为主轴、其它学科相互联接的“跨学科”体系,不断拓展学科育人的多维边界。要坚持以“情境”“主题”“项目”“任务”“问题”为核心,组织学习,着力破除学科壁垒,用综合地带和具体问题,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常态化落实新教育“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加大整本书共读和全学科阶梯阅读推进力度,丰富推荐书目,建立健全教师读书会、班级读书会、亲子读书会等读书组织,为建设“书香X”贡献更多“领读者力量”。

三、突出优美纯粹导向,打造名师荟萃的人才高地

12.向师德要高度。坚定不移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推进每年9月份的师德建设月及开学第一周的师德主题教育周活动,精心组织策划师德“三十讲”系列微课,扩大师德宣誓公开面,继续做好百名美丽教师、新教育榜样教师的推介展示活动,集中选树一批师德典型、表彰一批先进楷模。抓好《新时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2021年全区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