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生活性服务业引领专项行动
1.促进餐饮业繁荣发展
2.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3.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
二、实施消费升级专项行动
4.重点提升品质消费
5.着力扩大大宗消费
6.积极培育新型消费
三、实施“四提升”专项行动
7.提升城市流通网络布局
8.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9.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0.提升商贸流通主体竞争力
四、实施创新发展专项行动
11.创新业态模式
12.创新开拓方式
13.创新发展体系
14.创新发展模式
15.创新企业服务
五、实施精准招商专项行动
16.加强招商队伍建设
17.精心谋划招商项目
18.优化招商引资方式
19.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
六、实施护航“走出去”专项行动
20.促进境外投资稳步发展
21.推动境外承包工程扩大国际份额
22.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
23.加强服务管理
七、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专项行动
24.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25.推动运营模式创新
26.推动开发区优化整合
27.推动承载能力提升
28.推动开展精准招商
29.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30.推动营商环境建设
八、实施厉法治正秩序保安全专项行动
31.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32.推动市场秩序有效规范
33.推动抗疫保供双落实
34.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35.加强商务领域风险防范
九、实施党建引领专项行动
36.强化政治统领
37.强化法规制度执行
38.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39.强化干部队伍锻造
40.强化廉洁从政教育
2022年市商务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是推动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市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的开局之年,是*市奋力推进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市商务工作,意义重大。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省十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的工作基调,稳中求进、以稳促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坚持服从于全市“三聚焦一加强”战略部署和“三步走”战略目标,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主要抓手,以彰显商务软实力为重要内容,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行动,大力实施9大专项行动,积极活流通扩消费,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和新体制,绽放商务工作新颜值、跑出商务发展加速度,奋力谱写商务发展新篇章。
主要目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左右,力争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左右,力争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完成*亿美元;经开区营业收入增长*%左右。
一、实施生活性服务业引领专项行动,提高优质服务供给
1.促进餐饮业繁荣发展。推进*宴饮食博物馆、*院子餐饮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大力弘扬以直隶官府菜系和*地方特色菜为主的餐饮文化。加强餐饮品牌建设,推广一批宴席经典菜谱菜单,打造2条汇集*美食、融合各地名吃的美食街,叫响*“舌尖上的美味”。开展团餐等细分领域企业“领跑者”行动,强化市场主体示范带动效应。整合团餐市场各级各类公共资源,支持组建*团餐行业协会,推行星级团餐企业分级评选,引导团餐生产与配送规范健康运行。
2.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家政服务业聚焦细分领域高端市场需求,提供孕产妇、育婴、养老护理等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大力实施网点增补计划,推动家政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满足居民15分钟生活圈需求。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化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出台地方行业标准、培训标准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标准,推进家政服务人员持“家政信用查”手机APP(服务员端)和“居家上门服务卡”扫码上岗模式。推动建设“直隶福嫂家政众创空间”,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家政产业园区,推动家政劳务输出基地升级,加速家政服务输出。
3.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以建设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为主要内容,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优先发展以综合超市、标准化菜市场为主力业态的基本保障类商业设施,因地制宜发展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养老托育等品质型业态,提高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争创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二、实施消费升级专项行动,实现品质消费提质扩容
4.重点提升品质消费。围绕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一流会展活动,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展会,加快集聚消费优势资源。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鼓励传统消费业态与文化、旅游、休闲等元素融合。支持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推动企业适当延时营业。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5.着力扩大大宗消费。推动创建“汽车消费放心企业”,开展“汽车消费促进月活动”,释放汽车消费潜力。鼓励二手车经销企业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经营,扩大二手车消费。支持零售商围绕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开展打折促销、以旧换新等活动,促进更新消费。鼓励成品油零售企业开展加油返券、加油赠礼等活动,带动成品油消费。
6.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支持各类企业运用新技术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大力发展智慧零售。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丰富线下数字化消费场景。加快推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短视频电商等新媒体电商应用,延伸消费触角。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双品网购节”“618”“双11”等电商促销活动,支持各县(市、区)围绕产业特色举办各类“线上购物节”“品牌精品网购节”等活动。
三、实施“四提升”专项行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7.提升城市流通网络布局。实施传统商贸提升工程,推进陆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推动《*市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定稿实施,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商业步行街、品牌连锁便利店、综合超市、早餐店等商业设施建设,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35个,促进城市商圈发展。
8.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指导定兴县、唐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高、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积极申报国家激励性示范县,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推进县(市、区)便民市场标准化建设,实现业态、功能多元化发展,促进全面提档升级。推动商贸流通、便民服务企业在县乡村合理布局网点,优化服务网络。
9.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引导产业链全面提质增效。推动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工作,指导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供应链迭代升级。推进高碑店新发地冷链仓储三期B12冷库项目、河北家兴商贸集团农产品集配中心及销售渠道建设项目建设,促进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10.提升商贸流通主体竞争力。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跨界融合创新转型。重点支持商贸物流链主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提升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全球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绿色流通,积极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加大对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引导达标企业依法入统,重点培育限上单位110家。
四、实施创新发展专项行动,促进对外贸易稳量提效
11.创新业态模式,增强外贸发展动能。重点推动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一步扩大一体化通关范围,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壮大跨境电商主体规模,推广“龙头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为本地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通关、退税以及物流、保险等综合性服务。
12.创新开拓方式,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以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实施为契机,巩固传统贸易伙伴关系,拓展新兴国际市场,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拓力度,推进多元化市场战略。充分发挥重要国际展会平台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亚欧博览会、华交会、高交会等线上线下展会,加大面向重点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优势产品、重点商品扩大出口。
13.创新发展体系,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推动安国中药和保健品、白沟新城箱包、*新能源、*国家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国家级外贸基地做大做强,提升顺平肠衣、高阳毛巾制品、蠡县裘革制品、定兴食品、清苑轻型起重设备、望都辣椒、涿州石油物探装备、曲阳雕刻制品等8个省级外贸基地建设水平。
14.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积极借力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雄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加强产业规划研究、人才培训,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推动省级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创建。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高端展会平台,促进服务贸易对接合作。
15.创新企业服务,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加大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力度,提升服务贸易市场主体规模和竞争力。落实政策护航、信保护航、金融护航、培训护航、法律护航行动,深化外贸企业精准帮扶。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生产类、贸易类、新业态类外贸企业,面向汽车及零配件、箱包等领域积极培育一批进出口规模大、示范效应强的外贸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五、实施精准招商专项行动,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16.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队伍,提升专职专业招商人员占比。持续推动招商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招商业务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开拓招商视野,拓宽招商思路,统筹提升招商队伍在产业研究、专业技能、政策运用等方面水平。
17.精心谋划招商项目。围绕“医车电数游”、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瞄准目标国别和地区,紧盯世界500强企业等具有引领作用的外资企业,积极谋划招商项目。推动京东、小米、华侨城、华润电力等合作项目注册外资企业,加快外资到位。
18.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招商代理机制,聘请一批境内外招商代理参与全市招商对接,扩宽境外招商网。大力开展网络招商,举办10场“云”招商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招商“双驱动”。加强以会招商,依托廊洽会、厦门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谋划举办一批高规格、高水平的自办招商活动。积极研判长三角、珠三角知名外资企业转移意愿及趋势,推动开展小团组招商,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