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盯五大产业集群
1.食用菌产业集群
2.中药材产业集群
3.特色果品产业集群
4.蜂产业集群
5.文旅康养产业集群
二、打造特色产业试点区
1.建设北部农游一体化试点区
2.建设中部城乡一体化试点区
3.建设南部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区
三、构建特色产业组织体系
四、补齐特色产业短板弱项
1.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
2.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3.创建一批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
4.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5.壮大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6.培育一批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7.试点建设一批乡村振兴联合体
五、突出要素配置调度
1.加强组织领导
2.强化要素保障
3.强化激励问责
4.加强宣传推广
县2022年产业振兴工作要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2022年是产业振兴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提质提效之年、全面深化之年,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中央、省有关部署安排和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要点。
一、紧盯五大产业集群,校准发展方向
1.食用菌产业集群。围绕创建“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力争将卢氏打造成为国内知名“中国香菇生产第一县”、国内一流的“香菇食品加工强县”、国内最大的香菇提取物原料供应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香菇贸易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县菌种研发取得质的突破,建立起省级菌种种质资源库,以高品质菌种引领国内食用菌生产;工厂化菌棒生产占比和传统大棚升级改造超过50%,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超过100个;食用菌冷藏设施、烘干加工设施及交易市场建设布局合理,满足生产发展需要;南部片区食用菌专业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事食用菌仓储、烘干、贸易业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食用菌交易的主导权、定价权和话语权逐步掌握在卢氏人民手中。
2.中药材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卢氏连翘)优势区”“全国连翘第一县”和“豫西中药材集散地”,加强与北京同仁堂、广药集团、以岭药业、福森药业、太龙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战略合作,加快标准化基地、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交易市场、精深加工、追溯体系等方面建设。力争到2025年,中部片区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带动中部片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事中药材种植、购销业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通过连续举办连翘花季和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持续提升卢氏道地药材的知名度,为卢氏道地药材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奠定基础。
3.特色果品产业集群。稳定核桃种植规模,提高核桃品质,大力发展核桃集散交易和精深加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持续扩大优质苹果、大樱桃等特色果品种植规模,支持林果业与观光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持续增产增收的产业带、经济带、观光带。
4.蜂产业集群。建设“一园一游两区四社”,“一园”,即建设蜜蜂产业园区;“一游”,即“蜂产业+旅游”;“两区”,即南山中蜂资源保护区和北山意蜂规模发展区;“四社”,即建立中蜂、意蜂、浆蜂、授粉蜂4个中心合作社。不断扩大蜜蜂健康养殖规模,推广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拉长产业多维度发展链条。加大蜂产品检测和科技研发力度,培育优质高端品牌,打造中西部蜂产品生产交易集散地。
5.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围绕打造更具知名度、舒适度、美誉度的独特标识,重点推出“自由山水、清清卢氏”旅游品牌,塑造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全域旅游主题形象。加快卢氏各旅游区域建设,推进系统整合,初步构建点、线、面全域旅游框架,形成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联通景区、贯穿城乡的全域旅游网络,推动景区景点的集群发展、高端运营、品质提升,逐步形成区域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产业、市场、信息、交通和创新等体系,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大格局。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围绕打造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四名”体系,结合康养构建卢氏县“8135”全域旅游功能布局,即八个核心旅游景区(名胜),一个康养核心区(名城)、三个康养中心(名镇)、五十个特色乡村(名村)。
二、打造特色产业试点区,优化产业布局
1.建设北部农游一体化试点区。以官道口镇为重点,巩固原有产业基地成果,加快推进果岭村-东幽村苹果基地、将军山村秋月梨基地、南幽村金家沟五味子基地、新坪休闲旅游基地和1500亩高标准连翘示范基地暨连翘主题公园建设,将官道口镇率先打造成全省农旅融合示范区。10月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
2.建设中部城乡一体化试点区。以县城为中心,在东明重点打造黑马渠-东坪-当家等北岭产业长廊,在文峪建设连翘繁育科普中心、持续打造望家山万亩连翘及中药材基地,在范里建设黄精种苗繁育基地、着力打造龙岗山-里铺-柏坡万亩黄精仿生态种植基地。通过集中连片式的产业开发、同步跟进的配套设施完善,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城乡融合。
3.建设南部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区。聚焦食用菌主导产业,重点开展传统食用菌大棚升级改造,中型菌棒加工厂、产地初加工、香菇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补短板、延链条,逐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4月底前,基本完成食用菌大棚升级改造。
三、构建特色产业组织体系,明晰工作抓手
全面梳理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果品、蜂产业、文旅康养五大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3月底前全面掌握各个产业链企业清单、项目清单、平台清单、基地清单等情况,摸清经营主体、产业效益、产业前景、产业联村带农等情况,建立具有卢氏特色的“链长+链主”双链式“链长制”工作机制和链长+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农户”组织体系,形成链长挂帅抓总、链务专员具体抓细、专班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模式,一条产业链形成一套方案,明确扩链、延链、强链、补链的着力点、线路图、时间表。每月召开1次推进会,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观摩会。
四、补齐特色产业短板弱项,夯实工作载体
1.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强化“校地合作”“院企对接”,深入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支持河南中原食用菌研究院继续扩大菌种研发培养室规模,支持河南农大与本地企业合作在文峪张村建设高标准连翘繁育科普中心,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与玉皇山制药合作在范里南苏村建设高标准黄精种苗繁育


